手机版
1 1 1

“打虎拍蝇”反“四风” 官员如何适应新变化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资料图片: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启动“绿色骑行·牵手文明”环保公益活动,来自区委、区政府的400多名机关干部以志愿者身份集体宣誓,上下班不再开车,近距离公务外出也将不再使用公车,转而骑自行车。

  9月5日,广东省直机关公车改革取消车辆首场拍卖会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1号楼举行,共成交101辆公车,总成交价为651.2万元。配车被收回了,领导干部如何出行?普通公务用车被取消,会影响正常工作吗?媒体记者调查发现,私家车是车改后副厅级、处级领导干部的首选交通工具,打车软件也成为不少领导干部上下班出行的好帮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不准违规发放月饼到不准公款购买印制贺卡,从禁止会所歪风到清理领导干部住房用车,从组织、工作到生活,立了不少规矩,纪律也更加严明,加上“打虎拍蝇”,反对“四风”,社会风气为之一变。那么,官员的生活有哪些新变化?官员如何适应这些变化?

  1. 严纪律、立规矩,官员生活变简单

  有人认为,条条框框多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让,生活增加了许多麻烦。实则不然,要求严了,规矩多了,恰恰是给生活做减法,更是给社会风气减负,减掉那些不良习惯和习气,让党员干部的生活回归本真。

  据2014年底江苏媒体报道,八项规定后有个新变化,江苏官员每周有空回家吃饭了。常州市某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戴先生(化姓)说,因为工作需要,八项规定出台之前他可谓周周有饭局。“少则两三个,多的时候就不好说了,年底每天都会有。”戴先生说,甚至出现过一个晚上要赶三个饭局的情况。不过自从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戴先生的“饭局之苦”终于有了缓解。频繁的饭局基本上没有了,业务单位之间的来往更多地放在了办公室,偶尔谈业务碰到吃饭的时间,也会简单安排一个工作餐,没有酒水,基本上半个小时以内就吃完了。

  2015年初,新修订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不要求出差人员必须入住定点饭店,财政部也不再组织招标采购出差的定点饭店。同时,新办法实行分地区按级别制定每人每天住宿费开支标准。北京市省部级住宿最高限额800元,司局级500元,司局级以下最高350元,在规定标准之内出差人员可以自行选择与其级别相适应的房间类型,对司局级以下2人住1间房不再作硬性规定。据查询发现,800元在北京市繁华地段如会议集中区勉强够住宿四星级标准,官员出差住宿再也不能“不差钱”想住哪住哪。

  乘车用车方面,已经实行公车改革的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一名副厅级领导介绍,自从单位配的小车被收回后,因为住地离单位不远,就选择步行上下班。另外,自己也有私家车,如果当天要到别的地方开会,也会选择开车前往。而一名年纪相对较大的副厅级领导介绍,“车改后才知道只有少数人不会开车,自己就是其中一个。”近两个月来,这位领导已习惯搭乘地铁、出租车上下班。因为出租车比较难打,最近他还跟同事学会了用手机软件叫专车。当然,为了出行更加方便,他还准备去学车。还有干部说:“以后想去哪无论坐公交、地铁还是开私家车,都不用担心被人说触犯纪律、公车私用了。”

  2. 仍有人不愿适应,或阳奉阴违假装适应

  住哪里,在哪吃饭,坐什么车,看起来是衣食住行方面的一些小事,但却体现着一个人的价值追求。对共产党员来说,像普通群众一样生活,更体现着共产党员的宗旨和应有的操守。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因此,其生活本就应与人民群众一样。但是,有少数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却与大部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背道而驰,喜欢处处追求不一样。吃喝要在高档会所,穿着要是国际大牌,住宿要看星级,用车追求豪华,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特权”与“高人一等”的气势。在党中央明确提出八项规定等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系列要求之后,有些官员仍然不能适应形势及时转变,或者不愿适应,阳奉阴违假装转变。

  今年“五一”前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连续4周通报48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共点名道姓通报曝光682人。其中,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问题最突出。由此看出,当前“四风”面上有所好转,但树倒根在,仍停留在“不敢”阶段,远没做到“不能”,更没有达到“不想”。

  一个“不想”,揭露了一些干部面临“公与私”时的选择。倘若怀着“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的信条,放不下“领导就得骑马坐轿”的“优越感”,舍不去对特供、特权等“特殊待遇”的追求,就难以适应条条禁令下的新常态,难以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更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群众对干部的要求。

  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诸多不习惯和不适应。有的抱怨工作纪律严了,怀念“八点上班九点到,十点回家做饭了”的轻松日子;有的感叹工作节奏快了,认为“压力山大”、“官不聊生”、“为官不易”,留恋过去“一张报纸一包烟,优哉游哉过一天”的惬意;有的抱怨禁令多了,吃喝受限、开支透明、乘车不便、用房变小、福利取消、收入减少、特权“清零”、监督多元,觉得“越来越不自由,越干越没意思”;更有甚者阳奉阴违,变着花样更加隐蔽地照旧享乐,顶风违纪。

  去年年底,中央纪委联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曾披露,八项规定出台后,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仍然多次出入私人会所,就在被调查的前几天还到会所里大吃大喝。

  近日媒体刊文称,中秋临近,一些新闻媒体、网站上频频出现高价礼品的广告,用词尽显奢华诱惑,令人不得不警惕广告背后可能出现的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抬头现象。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尽管中秋礼品广告是一种市场行为,但从广告语的背后可以看到“四风”反弹的迹象,可以发现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还存在观望心理、等待心理、侥幸心理和逆反心理。

  3. 党员生活不能搞特殊,要回归普通本色

  一系列反腐败措施已经趋于“常规化”,制度笼子越来越严密,党纪严于国法的“新常态”,不但对于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提出了新要求,更对党员干部的吃穿住行、生活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要求党员干部的心态和行为都必须转变。

  以前机关单位往往有隐性福利,现在明确规定不能发月饼、粽子等;以前一些官员穿着“豪华”,举手投足显出贵气,如今也回归朴素。种种迹象表明,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已延伸至吃穿住行、生活习惯、作风道德等方方面面。

  “欲求廉洁,必先崇俭朴”。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与普通群众一起排队买21元的包子套餐。总书记的率先垂范,产生了极强的教育意义。某网友解读说:“我看习大大是在作出告诫和提醒,让那些喜欢耍特权搞清场不排队的、动辄一顿饭吃一两万块的、吃饭穿衣都追求外国名牌的领导干部,都醒一醒。”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时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专家指出,公仆的本质是“权为民所用”,官员离开了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就不能把“权力”带到家里去,带到“8小时之外”去。与群众交谈、外出办事、孩子上学就医,不能带着权力搞特殊,更不能因为权力而患上赌博、吸毒、包养情妇等“权力病”。

  “买票、就医自觉排队,开车、办事遵章守规,下班回家吃饭,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上下班,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所有党员干部都应该像普通群众一样,有这样一种对待生活的朴实心态,自觉远离“特权与特殊”,摒弃“求奢求贵”,简朴节约,洁身自好。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4日 16:3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