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孙蔚如:光明磊落 一生为国

甘肃省兰州市甘肃农业大学 胡云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孙蔚如,又名树棠,后以字行。原国民党西北军杨虎城部主要将领,陆军二级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抗日名将,有儒将之美誉。新中国建立后,曾担任民革陕西省主任委员、陕西省副省长、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云横秦岭,雪压终南。

天府饶利,禹贡上田。1

原隰沃野,八百秦川。

紫气氤氲,太华擎天。2

制内御外,四塞阻险。

帝都始周,凤鸣岐山。

京华繁盛,立朝十三。3

东南起事,西北成焉。4

周秦汉唐,文明之巅。

万国仰止,朝拜则典。5

革故鼎新,龙脉延绵。

豪侠雄杰,辈出蝉联。

文人雅士,千古赫煊。

辉煌耀眼,谁堪比肩。

演绎传奇,长治久安。

灞桥蔚如,儒将一员。

耕读传家,效法韩范。6

经书新学,智勇双全。

国民革命,追随中山。

三民主义,誓言以践。

秉持中庸,身正行端。

杨帅建军,始与患难。7

不负重托,义极金兰。

归心用命,天地可鉴。

宣慰甘肃,一方平安。

十七路军,统战典范。

树棠树勋,护国靖乱。

励精时艰,危局治陕。

沧海横流,本色方显。

金瓯有缺,倭寇侵犯。

救亡守土,正气凛然。

抗日情殷,报国拳拳。8

授命之际,以偿夙愿。

主动请缨,应对事变。

保定忻口,黄土血染。

心系社稷,志存大汉。

辞却父老,义勇当先。

誓雪国耻,还我河山。

立马中条,浴血鏖战。

运筹帷幄,力敌凶顽。

指挥若定,陕军难撼。

阻敌西犯,坚守天堑。

要塞屏障,难逾潼关。

剑横华岳,如石如磐。

绝域破沉,卫霍胜远。9

中流砥柱,狂澜岿然。10

艰苦卓绝,血火硝烟。

麾下将士,骁勇筑坚。11

视死如归,秦兵伟岸。

谁谓冷娃,热血赤胆。

永济喋血,壮烈空前。

六六沙场,鬼神惊叹。

八百壮士,执旗临悬。

血祭黄河,国殇深潭。

慷慨捐躯,惨烈人寰。

策应八路,百团大战。12

河防前线,逆袭盛赞。13

收复郑州,血沃中原。

兵附于民,体恤黎元。14

斩尽楼兰,高奏凯旋。15

诗词歌赋,文采斐然。

军令政令,韵律不减。

因为有你,免遭涂炭。

因为有你,西北安然。

因为有你,军威强悍。

烈风扫残,罔息凶焰。

不奔母丧,孝何以全。16

忍悲赴命,尽忠以奠。

首义之区,坐镇武汉。

正义之师,国威庄严。

上将军衔,受降主官。

伏首恶魔,二十一万。

佳兵不祥,史乘可鉴。17

八荒之上,苍天有眼。18

先烈有知,地下九泉。

挥戈落日,舞旌重焕。

名将功德,垂裕晋陕。

英雄豪气,维烈江汉。

民族魂魄,振荡心弦。

昭之不朽,万世恒念。

(此文原标题为:孙蔚如将军颂——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

  注释:

  1.天府饶利,禹贡上田:天府饶利,《史记》多称关中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关中“四塞”即“四关”,东为函谷关(后置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称关中。天下饶利,辐辏于此。禹贡上田,《尚书·禹贡》认为关中土地肥沃为上田,《史记·货殖列传》有“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为上田。”

  2.太华,指华山。

  3.京华繁盛,立朝十三:指有十三个王朝定都西安。

  4.东南起事,西北成焉:《史记·六国年表》有“‘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5.万国仰止,朝拜则典:则,效法的准则;典,标准;法则。

  6.耕读传家,效法韩范:韩范,即宋代名将、名相韩琦、范仲淹。孙蔚如将军1924年于延安作《五律·清凉山游》有“韩范雄风在,僧儒胜迹留”句。

  7.杨帅建军,始与患难:杨帅指杨虎城将军,他是十七路军的创始人。

  8.抗日情殷,报国拳拳:1936年毛泽东主席致信孙蔚如将军:“知先生抗战情殷,愿赋国仇,甚感甚佩……。”

  9.绝域破沉,卫霍胜远:绝域破沉,指第四集团军背靠黄河,置身绝地,有破釜沉舟、有去无回之勇烈。卫霍,指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

  10.中流砥柱,狂澜岿然:孙将军在中条山抗击日寇的战场正好位于黄河三门峡,号称“中流砥柱”的地方。故孙将军《满江红·立马中条》有“挽狂澜,做个中流砥柱”句。

  11.麾下将士,骁勇筑坚:指孙将军麾下将士骁勇善战,特别是名将辈出。名将有赵寿山、李兴中、李家钰、耿子介、陈硕儒、孔从洲、王镇华、杨子恒、李振西等等。

  12.晋中晋南,策应百团:指第四集团军策应八路军百团大战。

  13.豫西洛阳,逆袭盛赞:孙蔚如将军以逆袭之战略,取得了豫西战役的胜利,得到毛泽东称赞。

  14.兵附于民,体恤黎元:这是孙蔚如将军的重要治军思想。

  15.斩尽楼兰,高奏凯旋:孙蔚如将军《七律·烈烈金风》有:“待看斩尽楼兰日,痛饮黄龙奏大勋。”之句。

  16.不奔母丧,孝何以全:孙蔚如将军受降赴任途中,其母去世,将军未能回陕奔丧尽孝,却以为国尽忠作为对慈母的祭奠,诠释了忠孝不能两全的古训。

  17.佳兵不祥,史乘可鉴:孙蔚如将军《第六战区受降纪实》序有:“佳兵不祥,史乘可鉴。”佳兵不祥,《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之恶也。”佳,古“唯”字。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史乘可鉴,《孟子·离娄下》将“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三国之史籍,泛称这些史书为“史乘”。

  18.八荒之上,苍天有眼:徐剑铭、郭义民、张君祥著《立马中条》引言中有:“八荒之上,苍天有眼;九泉之下,先烈有知。”

附:孙蔚如将军生平简介

  孙蔚如,又名树棠,后以字行。原国民党西北军杨虎城部主要将领,陆军二级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抗日名将,有儒将之美誉。

  1896年1月31日出生于陕西西安灞桥豁口村一“耕读传家”的诗书门第。自幼随父辈读书,广涉经史子集,精研“忠孝仁义”“中庸”,一生喜书法、爱诗词、好弈棋,造诣颇深。

  1913年入西北大学预科,1915年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青年时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1915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加入于右任创建的陕西靖国军。1922年,转入杨虎城部第三路第一支队。从此,他与杨虎城将军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谊,成为杨虎城将军最亲密的战友和最得力的助手,并在杨虎城将军被迫离开所部后统帅陕军。

  1923年,杨虎城部参加国民军。1926年,孙蔚如协助杨虎城,坚守西安城池八个月。陕西军民以巨大的牺牲有力地策应了南方北伐战争。1930年该部编为十七路军,孙蔚如任十七师师长。1931年,孙蔚如将军受任甘肃宣慰使,率部督师兰州,消灭了盘踞甘肃的北洋军阀吴佩孚残部,平定了震动全国的西北危机。曾两次驻军平凉,震慑西北。并建议蒋委员长整理新疆,巩固边防。1933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时,不愿打内战的孙蔚如将军同红军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并为补给红军建立了有名的川陕红色交通线。1936年中央红军进驻陕北时,他托中共陕西临时省委负责人孙作宾同志致意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毛主席在回信中谈到:“知先生抗日情殷,愿赋国仇,甚感甚佩……今则西北大局益急,舍联合抗日无以自救救国。尤以贵部移防肤洛,双方益加接近,团结一致,更所必须……”孙蔚如将军与毛主席的这次对话,为此后发生的“双十二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事变期间,孙蔚如将军担任军事顾问团召集人、西安戒严司令、抗日抗绥第一军团军团长等职。孙将军以他在西北军中军事政治的重要地位,对事变的发生和发展,以至于事变后协调各方关系、巩固西安事变成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安事变后,孙蔚如成为杨部的统帅人物,集三十八军军长与陕西省政府主席于一身。他以省主席身份在各种场合利用各种机会动员和唤起民众抗日。在此期间,他数次直面蒋介石,请求释放杨虎城将军。

  “七七”事变发生后,孙蔚如将军主动请缨,即派部下开赴抗日前线,参加了保定、娘子关、忻口等战役,以重大的牺牲阻滞了日寇。当日军进逼潼关时,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仓皇失措,拟弃城而去。孙蔚如及时在西安各界集会上以《西北国防与抗战》为题发表讲话,引证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史实,力主坚守黄河,阻敌西犯。表示自己决不生离西安,并发出“守土抗战”通令。1938年7月,他辞去省政府主席之职,以第三十一军团军团长之职,亲率赵寿山之三十八军、李兴中之九十六军三万关中子弟东渡黄河,对日作战。同年11月,孙部改编为第四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坚守晋中南一线,在三百里长的中条山筑起钢铁防线,被誉为中条山的“铁柱子”。在中条山的抗日战场上,孙将军横刀立马,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堵在潼关之外,不仅使企图进入关中、进而侵占西北的日本侵略者美梦破灭,而且打得日军伤亡惨败,取得了一个个重大胜利。

  蒋介石曾称孙蔚如为儒将。孙将军在《抗战歌》中留下了千古诗篇:“铁骑纵横气如山,不教胡马渡榆关。”显示着将军的凛然壮气。此外,孙将军还策应了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挫败了日军渡河西进的企图,使三秦大地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免受日寇铁蹄践踏。

  1940年冬,孙部移防中原,牵制日军南下,在收复郑州和豫西会战中屡建战功。特别是“六·六”战役和“四·一七”战役,更是惊天地、泣鬼神,令中外瞠目结舌。凡孙部所到之处,军纪严明,体恤民情。尽管“杂牌军”军需供给有限,所部亦能节衣缩食,赈济灾民,得到山西、河南、湖北等地民众的大力支持,使孙蔚如将军“兵附于民”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1944年秋,孙蔚如受训于重庆民国将官培训班。

  1945年7月,孙蔚如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授上将军衔。同年8月20日,受国民党中央之委任,作为中国政府洽降代表成员,飞抵湖南芷江,与日军洽谈投降事宜。日寇投降时,他作为第六战区受降主官,在武汉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投降并全权处理第六战区受降事宜。至今武汉中山公园内还有孙蔚如将军亲自撰写的受降碑:“中华民国卅四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率属二十一万签降于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题。”并接受伪军9万余,军事单位360多个。

  1946年9月20日在晋冀鲁豫解放区成立了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党中央和毛主席对这支部队给予了高度评价:“原杨虎城部三十八军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典范”,“三十八军及其前身十七路军,以其不断进步的表现和巨大牺牲,在现代中国革命历史上树立了光辉的形象。”这是中共中央对十七路军的历史结论,也是对继杨虎城之后的统帅孙蔚如将军的极高赞许。

  抗战胜利后,孙蔚如将军先后荣获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二战金质自由勋章、首批抗战胜利勋章等。解放战争开始后,他辗转杭州、上海,毅然拒绝了蒋介石要他去台湾的要求。在周恩来、陈毅的关怀下,他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建立后,孙蔚如曾担任民革陕西省主任委员、陕西省副省长、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陕西精神”丛书之一《宽厚包容的陕西人》这样评价孙蔚如将军:“孙蔚如将军一生尽忠报国、光明磊落、刚正耿直。拳拳之心始终和着国家和民族的脉搏而跳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难的是,这样一个铁肩道义的硬汉,这样一个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常胜将军,面对血腥却不改其宽厚包容的人文情怀,并以这种胸怀给革命创造了发展的空间,给抗战的军民注入了精诚团结、视死如归的勇气。”

  1979年7月27日,孙蔚如将军病逝于西安,享年85岁。邓小平、叶剑英、徐向前、乌兰夫、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敬送了花圈。

  本文及孙蔚如将军生平简介参考资料:

  [1]《孙蔚如将军》靳英辉 李长林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2]《立马中条》徐剑铭 郭义明 张军祥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3]《十七路军军史》西安事变研究会杨虎城暨十七路军军史研究委员会 中共渭南市委党史研究室编,2009年5月出版

  [4]《孙蔚如诗词与书法》陈瑞华编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9日 14:3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刘昱焓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