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刘维志:我们不怕死 我们怕被遗忘

山东省日照县委组织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刘维志

刘维志

  刘维志,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山街道大岭村人,1920年出生,1939年被国民党抓丁入伍,所在部队东北军第57军111师。1942年8月3日,随常恩多、郭维城起义,部队编为新111师。后来他和部分战友因编建需要入新四军教导五旅,开始抗日征程。

  冬日的村庄寂静清冷,一位拄拐的老人蹒跚行走在小巷。村人告诉我们,他就是我们要找的抗战老兵——刘维志,95岁。老人严重耳背,采访起来有些困难。

  他的儿子告诉我们,父亲1920年生于奎山大岭,家境贫寒,家里兄弟五人,父亲是老大,少时给地主放牛,早早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1939年,19岁的刘维志被国民党抓丁入伍。两年多后,他所在部队57军111师起义。后来他和战友因编建需要入新四军教导五旅,开始抗日征程。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枪,我们就用大刀砍日本鬼子。”老人说,“后来我用的枪是套筒子,由于弹药少,平时只发几粒子弹,我们就用柳树枝子截成一段一段的,放子弹袋子里充数,打仗的时候发5粒,有时打大仗了,缴获得多了,最多也就发10粒。”

  “那时候不知道害怕,只要冲锋号一响,我们就什么都不顾了,只向前冲。”

  冲锋号是什么声音节奏?老人笑起来,“就听着冲啊、冲啊、冲啊!”

  “1943年,具体日期我记不得了,在巨峰河西大柞树林里,有过一场恶仗”,老人忆起,“那天风大,什么也看不清,子弹嗖嗖地从身边擦过,手榴弹在不远处爆炸,我们只能眯着眼,向鬼子投掷手榴弹,手榴弹都是自己造的,质量不好,最后扔到胳膊都肿了。”

  老人说,那一战异常惨烈,很多战友牺牲了。值得庆贺的是,击毙了日军一个指挥官,打死了上百的敌人。

  当问起老人是否受过伤时,老人语气淡然:“打仗哪能不受伤,我伤了几次,肩膀、腿,都不严重。”

  参加淮海战役后,刘维志老人由于身体多处负伤,于1948年复员。“我的复员证还是陈毅、粟裕签发的呢。”老人骄傲地说。

  去采访老人,我们带了几幅老一代革命家的画像,当展开毛泽东主席画像时,老人激动起来,大声说:“主席,主席啊。”他情不自禁地抬起手,颤抖着敬了一个军礼。

  老人弟兄五人,全部参军,投身革命。二弟刘维平1942年参军;三弟刘维芳1945年参军;四弟刘维传1954年参军;五弟刘维山1958年参军。不仅是老人这一代,连子侄也积极入伍。老人孙女受家庭影响也毅然参军,祖孙三代,积极投身部队,是当之无愧的红色家庭。

  老人的儿子说:“老人常跟他们说起抗战的事,一遍又一遍,这么多年,那些细节都还记得。”

  1998年,在儿子的陪同下,老人到枣庄与自己的老战友、当年的指导员崔为彬相聚。两位老人一见面就相拥痛哭起来,昔日青春年少的战友,已白发苍苍,更感慨,那些亲如兄弟的战友们,保家卫国,血战沙场,生死茫茫。(此文原标题为“刘维志:七十载寂寂老兵”)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0日 11:4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刘昱焓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