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谭胖观点]公车改革 一场真正改变“官念”的考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一个不缺车的时代来一场自上而下的公车改革,却依然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为什么?因为这场改革不仅仅是在清理公车,更重要的是在调整利益格局,深刻改变“官念”。

  在即将步入2016年的最后几天,全国各地的车改已经到了最后的“大限”。有些地方的公车在12月31日早上最后一次接完领导上班后就要封存了。有人戏称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车改不仅让许多领导失去了座驾,也让一些提前车改享受高额车贴的领导重新回归到“简朴”,这“一除一减”,不仅在改变习惯、“切割”利益,更重要的是在破除“官本位”的观念。

  公车自古就有。从先秦起,诸侯公卿都以乘坐马车为体现身份的一种标志。在中国古代,官员的代步工具,最早为牛拉的车,后为马拉的车,再后来,才改为人抬的轿。解放以后,我们也曾一度按级别给领导配车,本是为了方便工作,但有些地方的公车俨然演变为了领导的“私车”,公务反而不能用。虽然我们对公车的配置标准和公车私用等问题一直严查严纠,但是“打擦边球”现象却屡禁不止,公车私用也总有种种“说得过去”的理由。这些现象的产生多多少少与公车的“官味”是有联系的。也就是说公车问题之所以在群众眼里扎眼,在官员眼里依依不舍,除了它的使用“低效能”外,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官味”和特权。早晚有车接送,即使这车并不豪华,那也是“官”的身份象征;公车开在路上,总有几辆不管不顾电子警察,生怕别人不认识它姓“公”,这一切似乎都很威风。

  这一次自上而下的车改采用了看上去有点“笨”的办法,几乎是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在一年内完成。个别领导感叹:坐了几十年的车一夜之间将成为历史;有的驾驶员担心开了几十年的车子,车改后干什么好?拿过高额车贴的领导感慨,一下子只有几百元的车贴怎么适应?的确,问题不少!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这次车改的积极意义:一是它让公车真的回归到姓“公”的本色,以后它除了为公务服务,不会再去接送领导上下班了;二是车贴的补助只算够,不算足,车贴也不再是官员级别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此次公车改革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官员的“官威”将不再来自于公车、公款等的包装,而必须靠自己的实绩;公职体系内部的级别不再是利益的代名词,级别、经济待遇和责任将逐渐实现平衡。

  车改虽然已经开始,但可以预见阻力一定不小。因为在改革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需要解决,甚至可能引发“懒政”、“私车公养”等新问题的出现。不过作为一场深刻改变“官念”的考试,注定各地会用自己的智慧来书写答案。

  没有任何一项改革是没有阵痛的;任何一项深得民心的改革都必定是会成功的!不久的将来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公共汽车上和自己的父母官聊几句家常未必是奢望;一个普通办事的科员也不会再在自己单薄的车贴和领导的高额车贴之间想不通了。

  我们坚信,只要方向正确,车改每走一步都是在进步!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30日 17:29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