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喜剧人生|小沈阳:幽默感显然不是“娘娘腔”这种外在形式

尚昊 谈昦玄 吴壮 曹越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小沈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吴壮 摄

  26日下午,我们在刘老根大舞台见到了小沈阳。

  穿着军绿色外套、迷彩裤和黑色皮靴的小沈阳刚结束了两个小时的访谈节目录制,神情疲惫。

  前一天,小沈阳凌晨还没休息,两点半在微博上更新了一条消息:“完了憋住了!包袱哇咋就这么难呀!头都要炸裂了。”

  “包袱”,就是曲艺表演中的笑料。作为知名度很高的喜剧人,“抖包袱”是小沈阳的看家本领。

  20多年来,他把“包袱”从二人转舞台带到了小品剧场,又带到了银幕上。7年前,他出演小品《不差钱》迅速走红。之后,掌声一路,笑声一路,非议也一路相随。

  虽然疲惫,但他还是在受访时抖出了一个“包袱”,逗笑了在场所有的人,使气氛轻松愉快起来。

  一眼能看出小沈阳的猪八戒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剧照 图片由《欢乐喜剧人》栏目组提供 

  话题是从小沈阳拍摄的新电影《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开始的。这部贺岁电影近日启动了全国80座城市的点映。这部电影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与白骨精三次交锋的故事,其中小沈阳饰演猪八戒一角。

  刚接到这个角色时,小沈阳是犹豫的:“怎样去演?我脑子里没什么画面感,自己外形上不像,也不敢去演。马德华老师饰演的猪八戒形象太经典、太深入人心了,超越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我只能想,怎样去演才能让观众记住。”小沈阳说,他向导演提出,希望猪八戒在造型上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让观众看着喜欢,“可以加入一些萌的元素,把覆盖全脸的模型换成猪鼻子、猪耳朵,最好能让观众看出是小沈阳演的。”

  最终,猪八戒威风凛凛又带点儿谐趣的定妆照获得了剧组的认可。小沈阳很喜欢这个造型,并把它设置成了自己的微博头像。从头像上来看,人们一目了然——这确实能看出来是小沈阳扮演的。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剧照 图片由《欢乐喜剧人》栏目组提供 

  被别人认出来的七年

  走红已有7年,让小沈阳颇有成就感的是“被别人认出来”。

  “有一次,我去一个家家户户没有电视的小山村,偶遇的村民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连小孩儿都认识我。我都不知道他们从哪儿知道我的,但我很高兴,出名了。”小沈阳说。

  2009年,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小沈阳参演小品《不差钱》,偏分头发、身着苏格兰红格裙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抖出的“包袱”逗笑了无数观众。

  表演结束后,前辈告诉小沈阳,他要出名了,一定要稳住。但小沈阳只是沉浸在表演成功的喜悦中,根本没料到自己会出名。对于师父的告诫,他并没有听进去。

  小沈阳在刘老根大舞台剧场。 吴壮 摄

  春晚后没几天,小沈阳还照样在刘老根大舞台演出,台下的粉丝“炸”开了,欢呼声、尖叫声让他几乎没间歇开口表演。表演后,他连剧场都走不出去,慕名而来的人把他堵在了里面。

  那一刻,曾经在二人转舞台上练就一身淡定功夫的小沈阳,觉得有些惊恐。“农村孩子胆小。”他这样解释说。

  他确信,自己一夜爆红了。

  打出租车不再方便了,他被逼得拿出部分积蓄买了一辆16万元的二手车。刚刚开车上路,正“感觉特别好”的时候,网上就爆出了“小沈阳成名买豪车”的消息。

  接下来,采访、演出、约戏、讹传、负面消息,一股脑全来了。小沈阳说自己“处在一种懵了的状态里”。因为想多挣钱,只要有剧本,他就接下来;面对讹传,他不知所措,怕出面澄清会被指责是炒作;因为自认为“没文化”,接受采访时,他每个问题都只简单地说一两句,“没上过太多学,不知道怎么说……”

  后来的故事是,不少人说他耍“大牌”,出名了就牛气。

  “刚出名那时候,我是有点飘飘然,但我觉得那是正常的。”小沈阳说,“我是经受过苦日子的人。”

  曾经苦恼如何逗笑观众

  小沈阳始终没有忘记过出名前的生活。小时候,他家是典型的农户,耕种田地,靠天吃饭,借钱上学。过年时,小沈阳得到一点压岁钱,夹在书里,可以放一整年。“妈妈说,要是家里没钱了,可以去我那里找到钱。”那时,小沈阳的愿望就是挣钱。

  交不起学费那一年,他从武术学校退学了,就跟着妈妈到处去唱二人转。19岁时,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沈春阳,两人一起唱二人转,过着“醒了就唱,唱完就睡”的生活。

  小沈阳和妻子沈春阳 吴壮 摄

  回忆起那时候的生活,小沈阳突然从寡言变得健谈。

  那几年,他对着醉酒说脏话的观众唱,去洗浴中心对着穿浴袍的观众唱,也去夜场对着往台上扔人民币的观众唱。“常常被观众骂,甚至被观众逼着在半小时内喝了三十瓶啤酒。”

  “在那时,唱二人转的人,都是没别的出路才做此选择的。我上台没有自信,怕被观众骂走,也想过改行,但却不忍心带着老婆去过种地的日子。”

  他曾一度苦恼于自己的长相——长得不丑,不够好玩;长得不帅,不够显眼。他恨自己,因为别的二人转演员轻而易举就能把观众逗笑,而他却难以在自己表演时听到观众的笑声。

  “我研究了很多方法,想要让观众笑,只能弄个发卡别在头上,弄个搞笑的头型、衣服,做各种表情,把脸放下,不要脸地去表演。”

  观众终于笑了。

  小沈阳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不用回家种地了,而是可以继续留在舞台上,想更多新鲜的法子逗观众笑。

  在台下,小沈阳自己却有想哭的时候。“我像个猴一样被人耍,领着老婆,被画得像鬼一样……我突然怨恨起来,二人转本来是门艺术,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那时候,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到刘老根大舞台唱戏,被观众喜欢。“如果能上一次电视,就没有遗憾了。”但这些理想,对当时的他而言,也只能随便想想。

  在沈春阳看来,小沈阳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他见到生人言语极少,因此总被别人说是‘装’。但跟熟识的人在一起时,他却是一个非常随和、幽默感极强的人,并不高傲。”

  兜兜转转又回归喜剧

  作为一个喜剧演员,小沈阳的心中也有自己喜欢的喜剧大师——周星驰、憨豆先生等人。他们身上那种自然流露、而非故意引人发笑的幽默令小沈阳着迷。“东北人天生就有幽默感,尤其是在语言方面。”他希望把这种幽默发挥到极致。

  小沈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吴壮 摄

  二人转是小沈阳的根,小品舞台成就了他,然而要实现从“二人转演员”“小品演员”到“喜剧演员”的转变,小沈阳面对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走红之后,小沈阳活跃于人们的视线中,然而无论是百场巡演,还是《三枪拍案惊奇》,亦或是《大笑江湖》,他的表演却始终都没有逃脱“娘娘腔”的风格,人们的炮轰也随之而来。

  在那之后,小沈阳试图去参加一些非喜剧的影视作品,但却发现无论他如何改变,刻板的印象始终停留在观众心中。一次,他和妻子一起走进电影院观看《一代宗师》,在那部电影中,他所扮演的并非喜剧角色,但当自己在银屏上出现时,全场却嬉笑哗然,这像一根刺一样扎进了他的心里。

  他发现自己走错了方向,欣慰的是,若想改变,还为时不晚。“我发现自己还是应当坚持喜剧,尝试各种喜剧人物。”

  沉寂,低调。

  这两三年中,他开始对剧本加以选择,每年只接一两部戏,希望自己能够细细地去研究、打磨人物。在此之前,他曾一度把自己沉浸在见戏就接的工作状态里,穿梭于各个片场中,精疲力竭,浑浑噩噩。

  然而,改变并不轻松。这位“从村里走出来的孩子”,一直遗憾于缺少演员基本功的训练。他曾被人嘲笑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台词水平业余、形体功底差,有的只是在二人转舞台上作为“草根明星”的经验。自云“飘飘然”几年后,他突然意识到要把自己所欠缺的恶补回来。

  “看《中国通史》,看《老人与海》,看《演员的自我修养》……”昔日看到“语文”二字就头疼犯困的小沈阳,却不得不硬着头皮看起了书,并将其看做是自己的一大突破。

  沉淀,回归。

  我的幽默,没那么“炸”

  小沈阳站在了《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想把自己多年来积累下来、没有完成的作品加以展现,却发现观众的口味也变了,当年娘娘腔的“为什么呢”已经没有市场了,那个小沈阳如果不做改变,就只能被人遗忘。

  他开始试图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演,来探寻观众的新口味、喜剧的新市场,希望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喜剧,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小沈阳。

  小沈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吴壮 摄

  在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第二季伊始,小沈阳带着他的《不差钱2》回归。在这个喜剧作品中,小沈阳开饭店搞副业貌似风光,其实是入不敷出,最终在反思之中决定找回初心,重新回到喜剧舞台。剧情带给观众笑声,对小沈阳来说却有着一丝苦涩,无疑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小沈阳希望在这场表演中找回当年春晚的感觉,但事与愿违,他站在台上,“脸都木了,不知道怎么演。”《不差钱2》原计划延续7年前的辉煌,却不尽如人意,未能拔得头筹。

  “观众的反映比较‘沉’,我们就得多方面去尝试。一切都要随着观众走,揣摩观众的喜好。”这在小沈阳看来似乎是作为演员的不二法则。

  之后,小沈阳思考得很艰难,尝试用各种喜剧人物去演绎,观众的认可度也提高了许多。在《欢乐喜剧人》刚刚落下帷幕的首轮淘汰赛中,他领衔的辽宁民间艺术团一改首期比赛的颓势,夺得冠军。

  “我的幽默,没那么‘炸’。”小沈阳说。对于“幽默感”这个抽象的名词,他解释不出高深的内涵和严肃的意义,但显然不是“娘娘腔”“小发卡”“苏格兰裙子”这些外在的形式。

  “一个喜剧人是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利用东北人本有的幽默感,还有二人转舞台上摸爬滚打十年多来实践的经验,去演绎喜剧。”沈春阳说,“喜剧演员得有牺牲自我的精神。”

  小沈阳说,抖包袱,逗大家笑,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8日 19:24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