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史海】向毛泽东学开会方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开会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毛泽东非常重视会议对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推动工作等方面的作用。他对会议问题作过一系列的论述,还亲自主持召开过许多重要会议,探索和形成了一套独特又有效的开会方法。学习毛泽东的会议论述和开会方法,能够帮助领导干部提高指导和主持会议的能力,提高通过会议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管用好用的开会指南

  毛泽东反对开死板呆板的会。在延安时,他就批评说:“‘一开会,二报告,三讨论,四结论,五散会’。假使每处每回无大无小都要按照这个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党八股吗?在会场上做起‘报告’来,则常常就是‘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会是常常从早上开到晚上,没有话讲的人也要讲一顿,不讲好像对人不起。总之,不看实际情形,死守着呆板的旧形式、旧习惯,这种现象,不是也应该加以改革吗?”

  从延安整风开始,毛泽东就倡导改革党的会风。他在许多场合和多篇文章中都谈到这个问题,内容丰富,见解精辟。

  为什么要开会?毛泽东指出:“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他强调:“一年开几次会,或者大会或者小会,解决当前发生的问题。如果有问题,就要从个别中看出普遍性。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统统捉来解剖,然后才证明‘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不是就某个问题来解决某个问题,而要“从个别中看出普遍性”,这样就放大了会议的功能。

  关于会议的规模和类型,毛泽东说得很具体:“大型会议、中型会议和小型会议,都是必需的……小型会议,参加的几个人,一二十人,便于发现问题和讨论问题。上千人参加的大型会议,只能采取先作报告后加讨论的方法,这种会不能太多,每年两次左右。小型和中型会议每年至少要开四次。这种会最好到下面去开。”毛泽东说:“小型会议最好商量问题,我对小型会议很有兴趣,时间不长,就地召开,这种形式最好。”

  应当如何开会呢?

  一、提前“安民告示”。毛泽东要求:“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他反对仓促开会:“有些地方开干部会,事前不准备好报告和决议草案,等开会的人到了才临时凑合,好像‘兵马已到,粮草未备’,这是不好的。”他也反对突然开会:“开会前十分钟把文件拿出来,要人家通过,不考虑别人的心理状态……要文风浸润,不要突然袭击,使人猝不及防。”

  二、认真写好发言稿。毛泽东多次要求,出席会议的领导同志“均须写成发言稿”。他强调:“发言内容应尽可能有较深刻的思想性,而以具体经验和计划数字充实和证明之。”毛泽东详细指导说:“开会的方法应当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要学会用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必须要有材料,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观点去统率这些材料。材料不要多,能够说明问题就行,解剖一个或者几个麻雀就够了,不需要很多。” 他指出,发言“原则是不要太长,内容要精彩一点”。毛泽东十分看重典型的作用,他说,“我最喜欢听典型,各地委要多讲典型”。

  三、让与会者畅所欲言。毛泽东主张,必须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允许大家在会上发表不同意见。他说,“请大家评论,提意见,根据大家意见再作修改……这样,就更能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对各种不同的看法有所比较,会也开得活泼一些”。

  四、重视开会效率。毛泽东不止一次地强调:“一次会只能有一个中心,一个中心就好。”主题集中,能够提高会议的效率。毛泽东还指出:“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会议也不要开得太长。”

  ……

  毛泽东关于会议问题的论述,既高屋建瓴,独到深刻,又紧扣实际,管用好用,可以称为我们党的开会指南。

  独特创新的会议范例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理论家,还是卓越的实践者。他提议和主持召开过无数次党的以及各种主题的重要会议,并将自己的会议主张和要求融入其中,有些已成为独特创新的会议范例。

  一、系列汇报会。1956年2月14日至4月24日,毛泽东用了40多天,听取了国务院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以及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其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一些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思想。

  毛泽东没有召开集体汇报会,而是分别听取汇报,每次一个部,每次都是四五个小时。地点在中南海颐年堂。这是一次规模大、时间长的系列汇报会。

  毛泽东事先认真阅读各部报送的书面材料,做到胸中有数。每次开汇报会时,他都要求各部领导不要照本本念,而要实事求是,畅所欲言。他全神贯注地听,不时插话提问。他还时常发表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或对汇报进行评论。

  系列汇报会涉及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等等。先期是专业性的,后期是综合性的,在广泛了解分析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归纳、理论概括。由此,毛泽东逐渐形成了怎样搞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4月25日,毛泽东在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篇重要文献,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

  二、圆桌会议。1957年9月5日,毛泽东在武汉召集湖北省委负责人王任重、王延春、赵辛初和几位地委书记座谈,总结农业合作化工作的经验教训。

  下午3点开会,按照安排,毛泽东坐主席台中间座位,两边分别是王任重和记录员。其他人面向毛泽东,地委书记坐第一排,省委领导坐第二排。毛泽东说:“这不是三堂会审吗?还是圆桌会议好,没有主席台,不要记录席。”他要拉近与会者的距离,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遵照毛泽东的意见,工作人员重新摆放了桌椅。

  座谈开始,毛泽东要求与会者不按提纲发言,要讲真话,不要讲假话。大家没想到毛泽东这样要求,一时很不适应,会议出现了冷场。过了片刻,与会者才陆续发言,讲的大多是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偶尔提到问题也是蜻蜓点水。听了这样的发言,毛泽东很不满意,便宣布“休会,明天再开”。他说:“可惜呀,大家说一样的话,千篇一律,这个不是党的传统。开党的一大,会上就有争论。开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都是如此。”毛泽东又对工作人员李银桥说:“你把我的意思转告王任重同志,明日开会,中心议题是农业合作化的规划问题。要畅所欲言。”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王任重连夜召开省委书记处会议,重新研究、讨论农业合作化的规划问题。第二天上午继续开座谈会,气氛活跃起来,王任重等人详细汇报了湖北省农业发展未来几年的规划问题。中午休会时,毛泽东说:“昨天的会议使我失望,今日的会议使我高兴。你们不能看眼色行事,尤其不能看我的眼色行事。”在毛泽东的引导下,这次座谈会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出气会。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七千多名县委书记以上干部参加。这就是史称的“七千人大会”。大会的起因,是想通过反对分散主义改变几年来的困难局面。

  1月11日,没有举行开幕式,按照毛泽东的建议,直接将大会报告稿发给全体同志,进行分组讨论。“毛泽东提出这个不同于往常的开会方法,可能是考虑到大会要解决的问题关系重大,有必要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吴冷西语)。

  与会者对报告稿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有些地方同志甚至不同意反对分散主义的提法。毛泽东得知情况后,决定充分听取地方同志的意见。1月16日晚,吸收各中央局第一书记和中央的同志参加,重新组织报告起草委员会,由反对分散主义,改为以总结经验为主。24日,报告稿修改完成。27日,刘少奇作大会报告。

  按照原来的安排,刘少奇报告完毕,大会讨论通过,会议就应该结束。毛泽东了解到,有些地方的同志,主要是县、地两级负责人,对省委领导有意见却不敢讲。气没有顺,大会就没有达到目的,中央精神也难以贯彻。为此,毛泽东提议,要大家出气,畅所欲言,把话说完,趁热打铁,延长会期。他说:“不出气,统一不起来。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集中。因为气都没有出嘛,积极性怎么调动起来?”毛泽东的提议,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30日下午,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带头作自我批评,对几年来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承担了主要责任。周恩来、邓小平也分别作了自我批评。随之,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等也都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

  七千人大会充分发扬民主,大家畅所欲言,精神振奋。它鼓舞着全党同志积极投身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克服经济困难的斗争之中。

  毛泽东独特创新的开会方法,今天仍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载:《刊授党校》杂志)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9日 17:17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