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两学一做】河北:志愿服务在邱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河北省邱县重点解决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把党员志愿服务作为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实践课堂”,转化为推动“激情邱县、速度邱县、幸福邱县、公园邱县”建设的强大动力。

  志愿服务然激情 “实践课堂”炼干部

  该县四套班子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聚焦基层难题,服务基层一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坚持骑自行车下村调研、劳动,其他县领导你追我赶,全县各级干部纷纷动起来,一早一晚,脚蹬自行车,深入支街背巷;撸起袖子,搬砖推土……

  干在群众身边。邱县实行县委常委包乡镇、县级干部包村,四套班子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拆旧房、平庭院、砌胡同,与群众并着膀子干。县委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平台,推出“组织制单、单位领单、党员接单”的志愿服务“订单认领”模式和工作实绩考评排队制度,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的党员干部,积极认领任务,每天早上六点钟到村义务劳动。

  在县乡干部的带动下,各村“两委”干部带头清理自家宅基,组织群众携手改变家乡面貌。东赵屯村近百名村民连续奋战1个多月,每天早晨5点半就走上街头,自带铁锹、小推车,义务治理“空心村”;赵桃寨村70岁老党员赵振卿不仅在本村义务劳动,还领着儿孙到周边村志愿服务;枣坡村“能工巧匠”王志坤得知村内建广场缺少健身器材,主动用废弃钢管、轮胎等物料,义务制作了13件文体器材;东倪宋村党员李永俊“一帮一”为村民建起蔬菜大棚,每个大棚年增收1万元。

  几个月来,每天都有来自全县的数千名党员志愿者,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急于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助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

  据统计,一年多来,全县每天有近万名干部群众服务在建设一线,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10万余人次。

  “三慌”变“三园" 美丽乡村模式新

  变“三慌”为“三园”,邱县走出了一条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共建共享的邱县模式。这一工作经验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新华社内参、河北日报、河北新闻联播等60多家媒体纷纷刊播。

  一年多前的邱县,部分农村支街背巷脏乱差、废弃坑塘垃圾遍布、老旧房屋残垣断壁摇摇欲坠的问题十分突出,群众看在眼里“脏得慌”、晚上走路“瘆得慌”、危房易出事故“怕得慌”。为解决这个困扰群众的“老大难”问题,邱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变“三慌”为“三园”,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从“拆、清、用、管”入手,打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战役。

  为打消群众产权顾虑,降低整治成本,邱县坚持“宅权不变,群众自愿,绿树留存、百姓受益”原则,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坚持不上大型机械,坚持发动群众,坚持不定硬指标和任务、不设完成时限。

  拆清中,邱县制定了县领导包乡镇、县直各部门包村制度,党员干部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帮扶各村,县直各单位每周至少组织党员干部义务劳动一次,各乡镇每周组织三次义务劳动。看着县乡干部实打实地干,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香城固镇东赵屯村广大留守妇女,在女支书贾秀芹的带领下,不计报酬,甘于奉献,成为全县依靠群众推进工作的典型代表。让人感动的是,东赵屯村84岁的老大娘看到大家劳动自己就坐不住,哪怕是在现场坐着递几块砖,心里也踏实。

  为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邱县整合林业、农牧、教育、交通等部门涉农资金打捆使用;推行“一人一月一元钱”和“小葱换鸡蛋”的传统做法,建立了农村卫生长效管护机制;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等,教育引导群众共同维护好村容村貌。

  因村制宜,留住乡愁符号。邱县把各村有历史、有特色、有纪念意义的老房屋、祠堂等,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留住乡愁。

  让农村变美,让农民变富。邱县把建设美丽乡村与加强基层党建相结合,积极培树农村产业,研究制定发展集体经济、建设标准化厂房等政策措施。古城营乡东杜林疃、枣坡村,通过引导群众土地流转,发展莲藕种植10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首年预计可达30万元;南辛店高庄村建设高效设施农业,打造“销售、采摘、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与弱势群体管护相结合,邱县把民政、残联等部门专项资金打捆使用,探索利用空闲宅基、闲置房屋,建设村级互助养老院、弱势群体管护站等公益设施,让农村最需要帮助的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治理“空心村”,不是一拆了之。邱县坚持“拆、清、用、管”四位一体推进,对清理出来的闲散宅基、坑塘,采取“乡镇供苗、群众种植管护”方式,小片的空地单独打造,成片的空地连片设计,建成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打造“微田园、生态化”的村庄布局。

  截至目前,邱县完成了包括20个省级重点村在内的211个村“空心村”治理任务,建成农村特色菜园2012处、游园820处、果园1222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对接京津提总量 协同发展引“名牌”

  凭着精准定位、精准服务和政策支持,邱县引来3家北京知名企业,总投资40多亿元,建设食品产业基地。

  走进总投资22亿元的马大姐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一排排现代化厂房令人震撼。这个华北地区最大的食品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后,将达到年产糖果、饮料、糕点、豆制品等系列产品9.5万吨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可达15.8亿元。

  在外界看来,作为平原农业小县的邱县,距北京400公里,县小人少、产业底子薄、区位优势不明显,成为邱县对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屏障”。

  然而,邱县人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中找到自身的契合点:作为京津食品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邱县虽是边缘,又是核心,能够覆盖三省,进而辐射全国。

  于是,邱县制定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带队的工作推进方案,明确重点对接区域、重点对接产业,及时掌握外迁企业信息,第一时间与业主致电联系,并与北京食品工业协会、天津食品工业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疏通了对接京津的渠道。

  一年半时间,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带队进京拜访对接60余次,多次召开北京外迁企业集中推介会,站在北京外迁企业业主的角度,从客商最关心的交通、土地、成本等各环节进行综合分析,拿出了最科学、最准确的数据,让业主充分了解来邱投资的优势,陆续引进哆呋、集味轩、马大姐等一批北京食品产业加工项目,形成了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葡萄串”效应,创造了100天建成哆呋、95天建成集味轩的“邱县速度”。

  政府县长孙志英介绍说,为鼓励支持落户的京津食品企业发展,邱县坚持把涉企行政审批改革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重点,涉企事项由原来的98项精简到55项,办理时限压减50%。同时,创新项目帮办机制,一企一策,制定有针对性、订单式帮扶方案。在对接项目过程中,组织职能部门带着服务方案,上门解答投资商关心关注的问题。

  目前,与央企中船重工713所波纹管、华润电力风力发电、中国民营500强湖北襄大集团签订襄大食品工业园等项目的积极对接,让邱县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收获颇丰。

  辩证施策助企业 精准发力“小变大”

  宝彗制管公司一度停产,与万合集团合作后,项目实现了重启;

  垣泰石材项目,实施托管经营模式介入,成功恢复生产;并利用闲置车间,成功引进年产2万台电梯项目——四川科莱电梯公司入驻,仅用56天,邯郸历史上的第一台电梯从签约下线……

  一年多来,邱县持续帮扶走出困境的企业有7家,盘活闲置项目4个,新上转型升级项目5个,其中央企项目2个,新增企业税收7000余万元,带来千余职工上岗就业。

  但受宏观大形势和金融环境影响,宝彗、垣泰、浩德等多家县域重点企业陷入困境。从去年6月开始,邱县把盘活危困企业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针对佳源公司产品有市场、有利润空间,企业有资质和资源的特点,邱县成立专题帮扶工作组,南下贵州、江西,北上内蒙古阿拉善,西赴西藏那曲、宁夏银川,以帮助企业争跑订单为切入点,为盘活佳源公司争取资金和业务支持。通过不懈努力,该公司恢复生产,已签订近10亿元订单。

  在解决宝彗公司资金困难上,该县主动作为,促成邯郸万合汽贸公司合作,让宝彗公司重新恢复生产,实现企业合作双赢。

  针对石材加工企业难题,该县分包领导和部门引进福建水头石材生产商开展战略合作,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同时,积极指导做好产品优化及销售工作,调整生产计划,拓展销售市场。

  在对精准帮扶企业脱困上,邱县实行县级领导分包企业及部门帮扶机制,探索出了一条“以小变大、以大带小、大小联合”,实现资产重组、产业联合、转型升级的路子。(来源:邱县宣传)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5日 19:06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 编辑:石苹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