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杭州加强上下联动条块结合 推动城市基层各领域党建融合互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近年来,杭州市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趋势,不断深化城市基层党建规律认识,加强系统设计、通盘布局,着力在条块结合、协同用力上下功夫,各领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全区域推进,打造城市基层党建一盘棋。

  构建“区域统领、条块结合、街社兜底”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和布局,形成目标同向、无缝对接、协调联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运行体系。一是坚持区域统领。市、区两级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统一领导。街道党工委作为区委派出机构,全面负责辖区内各项工作,在各类基层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行社区党委、居委会、公共服务站“三位一体”模式,强化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类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城区、街道、社区“月会季赛年评”三级联动机制,每月召开例会研判工作、讨论重大问题,每季开展书记交流会进行打擂比武,每年开展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压实责任,打通工作和责任链条。推行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百分制”考核,采取取消评优资格或降低评级档次等方式与综合考评挂钩,体现“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导向。二是坚持条块结合。针对行业系统党建块块管不了、抓不起的问题,明确各行业系统主管部门既要抓好本单位机关党建,又要抓好全行业系统基层党建。聚焦国资、教育、卫生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逐个研究制定党建工作指导意见和工作标准,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律师、注册会计师、出租车、建筑等13个行业协会党委,把抓党建和抓业务统一起来。市卫计委成立综合党委,将90家民营医疗机构纳入管理,以党建带动医技医德医风建设。在条条和块块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将公安、城管、司法等职能部门派驻机构的日常管理权下放到街道,强化街道的统筹统揽能力。三是坚持街社兜底。把街道社区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功能承载体,增强兜底管理职责,建立街道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推动人财物和各类政策向街道社区倾斜。配强街道社区党务工作力量,确保每个街道有3人以上专职抓党建,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市、区财政每年安排社区党委6万元、总支5万元、支部4万元的党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个社区每年不少于20万元。

  推进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把新兴领域党建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出台加强新经济新业态领域党建工作意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保“两个覆盖”有形有效。一是依托集聚区抓覆盖。适应城市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重点抓好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特色小镇等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集聚区域党建工作,建立党组织1416个,有党员4.2万余名,覆盖企业2.9万余家,实现了小微企业党组织的应建尽建。杭州市上城区基金小镇与辖区街道社区成立“红色联盟”,通过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企业联合支部书记的形式,组织企业党员开展“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确保支部有人管、活动有人抓。二是强化示范带动抓覆盖。连续7年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强、党建强”双强争先活动,在本市入围全国民营500强、制造业500强、服务业100强以及十大产业重点企业中,每年筛选确定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实行上级党委和属地党委双重管理,分层分类开展集中培育,涌现出阿里巴巴集团党委、吉利集团党委等一批发展强、党建强的“双品牌”示范点。三是制定工作标准抓覆盖。制定《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流程化运作指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办法》,以流程化图表、规范化表述、标准化表单的形式,对班子建设、队伍管理、作用发挥、党内民主、考核激励等提出工作标准,每年年底开展分类定级,对后进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推动党组织规范运行、晋位争先。

  推进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互补。注重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打通行政隶属壁垒,拆除相互封闭藩篱,把各领域党组织动员起来、作用发挥出来,凝聚“同在屋檐下、都是一家人”的家园意识。一是通过组织纽带把各方紧密联系起来。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普遍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党建共建委员会,全面推行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制度,建立互联互动的组织体系和机制纽带。全市4825名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街道党建共建委员会委员,791名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党员社区民警等兼任社区党委委员。二是通过资源共享把各方积极性调动起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通报情况、交流信息,互相提供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了解对方所困所需,相互提供服务。整合党建、教育、文化、体育等场所阵地、活动设施,免费向党员群众和驻区单位开放。目前,杭州大部分单位活动场地向辖区居民免费开放,市、区两级中小学校运动场地全部向居民开放。三是通过活动共联把各方优势发挥出来。探索动态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以区域为单位,由党组织和党员共同选定活动主题,邀请社区党员、“两新”组织党员、驻区单位党员、流动党员广泛参与,推动党员教育管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完善机关干部“双下沉、双服务”机制,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联社区、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分队驻社区,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服务群众,形成“周三访谈夜”“基层走亲”“服务群众档案”等一批项目化服务品牌。江干区凯旋街道连续3年实施党建共建“同心圆”工程,联合驻区单位完成为民服务实事项目32个,解决了一大批疑难问题。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6日 14:1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李霞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