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北京朝阳:跨单位成立党支部 找回四千流动党员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去年5月以来,北京朝阳区率先打破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政隶属关系,跨单位成立了80个党支部。曾经很少参与党组织活动的4061名流动党员,如今重新回归党组织的怀抱,发挥出先锋带头作用。

  九成失联党员回归组织

  朝阳区是本市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大量外企、私企落户,部分单位尚未设立党支部。此外,地区还有不少个体经营户和自由职业者。这些流动党员的管理任务,由朝阳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承担。

  “流动党员总共4061名,但我们排查发现,他们中大部分人很少参与党组织活动,在单位也很少‘亮身份’。”朝阳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的汤惠莉说。甚至有一部分党员因为辞职、搬家、出国等原因,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超过半年未参加活动、缴纳党费,组织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据统计,失联党员总共有1039名。

  流动党员离岗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力争把每一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管理。奔着这个目标,去年秋天,朝阳区抽调了25名工作人员,组建5个专项工作组查找失联党员。循着档案上的电话和住址,工作组一一进行联系。电话找不到的,就入户寻人,住址变动的,就对接公安、教育、社保、工商等部门联动寻找。

  历经大半年时间,目前,已有946名党员重新找回了“家”,占失联党员人数的90%以上。

  跨单位成立80个党支部

  党员流动到哪儿,党组织就发展到哪儿。2016年5月,朝阳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流动人员党委正式成立,率先打破不同所有制和行政隶属关系,成立了80个党支部。供职于不同单位的党员们被迅速召集起来。

  虽是流动党支部,但配置却一点儿没降低。按照“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标准,朝阳区印发了《流动人员党支部党建工作考核办法》、《流动党员服务办事指南》等文件,并为80个流动党支部分别配发铭牌、党旗、党报党刊和工作手册。在公共服务中心六楼,专门开辟出一间100平方米的党建小屋,供各支部开展党建活动使用。

  把组织关系转到公共服务中心当天,瑜伽教练蒋云飞就接到了党支书的电话,并把她拉进了支部微信群。四五十名党员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活动,有时是参观革命纪念馆、学习党的政策,有时是切磋爱好、参加公益活动。“找到组织的感觉特踏实!”蒋云飞感叹说,这种感觉,让她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

  数量大、分布广、流动快,流动党员工作向来困难重重。但朝阳区却做到了党员流动不流失,把4000多名党员紧紧团结起来。

  4000余名党员“亮身份”

  今年年初,范路的办公桌上竖起了“党员责任岗”的牌子。此前,他所在的物业公司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党员身份。这小小一块牌子,让党组织走进了企业,来到了群众身边,也把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融入了日常工作中。

  “前一阵子,单位派人参加一项涉密工作,首要的原则就是政治素质过硬。”范路回忆道,在那个极艰苦的项目中,几位党员始终冲在前面,凭借过硬的作风、扎实的业务能力,赢得了一致好评。正因如此,两名同事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佩戴党徽、悬挂标牌,4000余名流动党员明明白白亮出了党员身份,当先锋,做表率。

  每月第二个周日,第17党支部都会去东北五环外的儿童希望之家。党员们送去童装、尿不湿,帮忙打扫卫生、洗衣服,还给残疾儿童包饺子、讲故事。如今,这已经成了朝阳党建的品牌活动,吸引了3个流动党支部参与。

  “不论流动到哪里,党员都是一面旗帜。”第17党支部的书记王丽梅说。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8日 17:22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