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山西汾阳市贾家庄村:百把镢头“闹出”亿元村

  贾家庄村,位于吕梁山东麓、汾河水西畔,村域面积4.2平方公里,居民800多户、近3000人。村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有党员153名。2017年,该村村集体固定资产近6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万余元。面对这样的成绩,很难想象,贾家庄60多年前曾是有名的盐碱滩。那么,贾家庄村党组织和带头人是如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呢?其实践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什么参考价值?走进贾家庄,打开的是这样的精彩答卷。

  “春天白生生,秋天水圪洞。下种不捉苗,有苗无收成。春分到立秋,种了又重种。连种四五次,只收二三成。”这是昔日贾家庄的真实写照。贾家庄地处晋中平川,位于峪道河、向阳河、禹门河三条河流的下游,地势低洼,历史上是一块有名的盐碱滩。

  面对一穷二白的现状和严峻的自然条件,贾家庄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坚持从实际出发,不忘初心、不断传承,团结和带领全村人民,用滚雪球的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宽阔笔直的迎宾大道、漂亮整齐的住宅楼群、庄严优雅的文化广场、水阔林密的生态公园……今天的贾家庄,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这个一无矿产资源、二不毗邻大城市的平凡村庄,是如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呢?

  治水改碱攻坚克难

  1950年,贾家庄村党支部刚成立,支部书记贾焕星就带领几位村民组建了互助组,鼓励他们搞副业。两年后,办起了汾阳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社员的粮食增产、收入增加。1952年冬,贾焕星面对丰收的喜悦,没有满足,没有止步。他带领支部一班人进行认真研究,认为贾家庄村要想再向前发展,必须首先征服横在村里的盐碱滩。经过多次讨论,党支部决定开发盐碱地。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合作社抽调了30个最强的劳动力拉犁耕地,100个劳动力用镢头刨地。用4天时间,300亩地全部翻过并下了种,最终喜获丰收。一时,“百把镢头闹革命”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他们连续多年苦干实干、不屈不挠,硬是把2000多亩盐碱滩变成了高产稳产良田。

  “贾家庄改碱治水取得成功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亩产由1952年的183斤大幅提高到1958年的341斤。”该村80多岁的农民老王对此记忆犹新。生产条件改善后,如何进一步增加集体收入,又成为村党组织面临的新课题。1958年,贾家庄突破单一经营粮食生产的路子,先后开办了粉坊、豆腐坊、酒坊、醋坊、油坊、饲料加工坊、碾坊、磨坊“八大坊”,随后又相继发展了饲养、运输等23个项目,逐步形成了农业、副业、畜牧业再到农业的良性循环,使贾家庄农林牧副各业得到了很好发展。到1965年,贾家庄多种经营收入达到7万元,全村经济总收入超过42万元。

  贾家庄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还得益于科技创新。他们从一个个简单的玉茭擦板、木轮车做起,逐步成立了自己的农机修配队。三齿耘锄、追肥耧、手摇脱粒机、铡草机、碾米机等一件件凝聚着贾家庄人智慧的实用农机具,参加了1965年举行的全国农业机械展览。到20世纪60年代,贾家庄大力发展机械化名扬全国,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的一面旗帜。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受到国务院嘉奖。

  多种经营发展起来后,村集体有了钱,不仅使农业扩大再生产有了资金,还让村民稳定收入有了保证。在当时农村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贾家庄能在春、夏、秋三季向社员预支现金,人均年分红150元;年终分配时,社员参加集体劳动的收入全部能及时兑现。“逢年过节,社员们还能从集体领到粉条、豆腐、猪肉等农副产品。这在当时比较困难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农村是做不到的。”一位83岁的老人满脸笑容地说。

  双层经营共同致富

  1976年,邢利民当上了村支部书记,他坚定不移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1979年,邢利民统一全村党员的思想,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该“放”的坚决放、不该“放”的坚决不放,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田到户、五统一、一集中”的双层经营联产承包责任制方案。村集体全面推进农田林网化、种植科学化、作业机械化,全村呈现出“六七十亩一方田,一路两渠四行树、田林路渠四配套,渠成网、地成方,道路笔直树成行”的面貌。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邢利民响亮喊出“亏了我一个,富裕全村人”“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不当百万富翁,要建亿万富村”的口号,带头把个人兴办的企业献给集体、把承包的土地退给集体,集中精力为集体办企业、为群众搞服务,带动了其他党员干部。他们还充分利用废弃的老摊摊、旧场地,集体兴办花卉场、食用菌场、副食品加工厂、饲料加工厂、养猪场、养鸡场和甲鱼温室养殖场等,形成“农”字号产业一条龙,农业现代化初具规模。仅1986年一年时间,贾家庄集体企业就发展到11个,上交集体利润也由承包时的1万元增加到10万元。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1986年后,贾家庄集体企业滚动发展,陆续兴办塑料厂、编织袋厂、木器厂、农修厂、造纸厂、印刷厂、煤气灶厂、人造大理石厂、焦化一厂、二厂、激光全息防伪商标项目、二茂铁化工项目等20多个企业,初步形成了集体经济唱主角、个体经济作补充的农村经济新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贾家庄在集体经济的带动下,实现了亿元村的奋斗目标。”该村党委委员范玖深说。

  旅游发展步履铿锵

  进入新世纪后,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国家的环保政策越来越明确,村党支部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意识到:过去发展经济,焦化厂、铁厂一哄而上,虽然取得一定收入,但污染严重,破坏环境,贻害子孙后代。于是,他们与党员、群众共同商议,达成共识:贾家庄要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上生态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当年秋天,贾家庄生态园工程正式上马。

  历时3年,贾家庄投资5000万元,复垦废弃的旧砖瓦场,把占地200多亩的不毛之地建成了鸟语花香的生态农业旅游园。2004年,又建起了占地6.88万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同时,开辟三晋民俗体验地——贾街,明清式商业小街容纳了全国各地的近百家风味小吃,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村集体还投资近2亿元建起贾家庄村史展览馆、三晋民俗体验地等,为贾家庄第三产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目前,全村所有劳动力都转移到三大产业中,家家户户实现亦工亦农,带动邻村群众就业500多人。

  绿色发展惠及百姓,具有强大生命力。村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关停了铁厂、焦化厂、水泥厂等十几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转型上马了混凝土搅拌厂和新酒厂,构筑起恒鼎建材、盛世酒业、绿色农业、腾飞旅游等四大绿色支柱产业。

  如今,放眼贾家庄、绿色的方块粮田、笔直的林荫大道、成片的蔬菜大棚、诱人的果园池塘、舒适的林间小憩,让游人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大自然,尽情地享受着田园风光。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也已升格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山西省“创业孵化基地”。

  集体主义永放光芒 

  众人拾柴火焰高。60多年来,贾家庄依靠集体的力量,从一块贫穷落后的盐碱滩变为农村城市化、村镇园林化、农田林网化、生活现代化的富裕村,同时也孕育出了具有光荣传统、富有时代特色、群众广泛参与的贾家庄集体精神。

  “扫雪村里给报酬吗?”村民张果兰说道:“还要报酬?大家都是自觉自愿干活啊。”除了扫雪这种事,做卫生、开大会、扭秧歌,只要是村里的集体活动、义务劳动,张大妈与老伴赵世虎都会参加。这种独特的文明和谐氛围,要归功于党员干部的觉悟和智慧:从实际出发,制定村规民约,努力实现村民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改进。

  1990年,贾家庄提出创建“社会主义新型农家”;次年,评出第一批15个家庭。2006年,贾家庄将评比内容细化升级,改为“新世纪和谐家庭”。与此前不同的是,增加了“不赡养父母,使老人生活无靠”等10条“一票否决”内容。张大妈拿出一本册子,这是他们家2016年办好事实事的登记表,上面写着:扫雪5分,参加会议5分,知识考试10分,栽树20分……每个季度分别登记,总分为245分。她说:“达到200分以上就可以获得‘新世纪和谐家庭’荣誉称号了。但只要违反一条‘一票否决’内容 ,这20多年的荣誉就都归零了。”贾家庄全村能达到200分以上的家庭在90%以上。

  贾家庄在时间的长河里,孕育出了以“爱党爱国的情怀、集体主义的思想、先公后私的品德、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创新的意识、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核心内容的贾家庄精神,大力开展“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村”主题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鼓舞身边人,把集体主义融化到村民日常思想行动中。在村办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村民纷纷慷慨解囊,捐款150多万元帮助渡过难关;村里各项公益性活动,村民都争先恐后出工出力……正是因为有了集体主义的支撑,才使贾家庄在任何时候都能凝心聚力谋发展、众志成城同富裕。

  贾家庄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把今天的教育看成明天的希望。村委对每年考上大学的本科生都给予一定奖励;不惜重金请能人、用能人;积极挂靠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不定期选派优秀青年学习培训,让他们逐渐成为各个岗位的行家里手……这些举措,为贾家庄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况下,贾家庄先后筹资数亿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制定了未来15年发展规划。近年来,村集体先后为村民建起8幢五层居民住宅楼,实施打井饮水工程、高压线路低压电网改造工程,拓宽腾飞路、富民路、青年路三条高标准文明街,改扩建中心小学、幼儿园,建起益智图书苑、卫生院、高标准的垃圾回收站、污水处理站,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1.6%。儿童教育、老人养老、村民卫生保健都有了更好的保障。

  60多年来,贾家庄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全民健身户外营地”“2015中国最美生态旅游村镇”“2016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

  专家支“招”

  贾家庄村集体经济发展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分析其原因:最根本的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党组织,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党性坚强、一心为民、敢担当、善作为的领头人,最核心的是用集体主义在党员干部群众中筑起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最可贵的是勇于创新、重视运用科技创新促进村集体经济良性发展,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与时俱进、久久为功、接续奋斗,由治水改碱到双层经营再到旅游发展……不断实现着发展的转型升级。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张占斌)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5日 10:40 来源:党建读物出版社 编辑:许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