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主创手记│“党员要事事想在群众前面”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十四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优秀作品展播

第十四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优秀作品展播

点击观看:星耀滨城——汪兴龙

点击观看:星耀滨城——汪兴龙

创作手记

  几乎九十度弯折的身躯,却始终露出满足的笑容,这样一个矛盾的视觉形象,是他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他就是汪兴龙,大连市兴华街道兴民社区的一名退休党员。二十年前的一场疾病,把一米八几的大个子折磨成现在的模样,生活本已艰难,如今又因为儿子患上尿毒症欠下了外债。以至于我们第一次见到他时都难以置信:这分明是个深陷困境、急需他人扶助的弱势党员,怎么还能有这样的热情和精力去无私地帮助他人,从而让“社区雷锋”的名气远近闻名的呢?到底是怎样的信念让这样一副羸弱的躯体迸发出如此磅礴的力量?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始了采访。

  最终的成果基于长达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

  尽管最后成片仅有三分半时长,我们依然坚持随机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群,进行了大量的路访家访,而收获之大远远超出了预想。居民告诉我们太多太多的故事——修水管、修门窗、接快递、配钥匙、护花园、擦栏杆……没有惊天动地,全是丁点小事,然而正是这一个个小事温暖着人心、凝聚了力量。

  当一幕幕画面在采访中重现、群众的热情一次次引发共鸣,我们越来越为难的是,怎么把这么多的素材浓缩到短短三分半时间里?于是我们决定以碎片化处理采访的方式表现汪兴龙所做的大量事迹,而仅对一件极接地气的“磨刀”小事进行单独表现,做到有点有面、有述有议、有事有情;同时突出了汪兴龙“党员要事事想在群众前面”这一最突出的服务精神。

  我们还采用了人物内心自述和群众评述(以及部分现场同期)穿插的叙事方式,一定程度上形成“对话场”,引发深层思考。

  因为微纪实与传统专题片相比,凝缩精华,并大多有重复播出、网络传播等特点,我们对画面、技巧、声音、字幕等进行了精致推敲,力求节奏快、画面美、信息量大、对白精炼、主题深刻,从而引发重复收看的兴趣。

  开篇和结尾我们也做了重点设计。开头一组镜头不直白见底,而是以汪兴龙为美化社区种植的梨花为象征,洁白的梨花就像他质朴而高洁的品格。结尾我们则挖掘了汪兴龙坚持在社区开展升旗仪式的事迹,升华“国旗就在社区里,党员就在群众身边”的主题,画面上是一个佝偻的身影,而在观众的心中,却是一个坚强伟岸的党员形象。

  从语言到画面,从逻辑到布局,都为了能在全片结束时,去解答创作开始时的那个问题——正是坚定的信仰,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才让一个饱受命运考验的老党员,有了这样的力量,能够在病痛和贫困的重压下,依然挺直党性的脊梁。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5日 17:12 来源:“先锋微视”微信公众号 编辑:许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