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

微信扫一扫 ×

内容提要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进程。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是赢取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本集《绝知此事要躬行》集中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观,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典故,从尚行——行胜于言、敏行——明辨善行、力行——身体力行三个维度,深入浅出地讲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笃行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

整体阐述

  主持人康辉: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

  首先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清华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同学们,欢迎你们!

  今天这期节目的主题是“笃行”。行是什么?行就是实践,笃行就是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去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有很多重要的论述,那今天我们就通过解读总书记在这些论述当中的一些用典,来深入地学习、领会习近平的实践观。

  好,现在让我们掌声欢迎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

  我们中国有句古语:“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过这句古语。在青年时期,习近平同志也引用过马克思的另一句名言,“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大家仔细想一想,其实这两句话,它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就是“行胜于言”。“行胜于言”也是习近平同志的母校,我们清华大学的校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幸福不会从天降”、“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论述既是对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运用和发展。下面我从尚行、敏行、力行三个层面和大家讲一讲。

  首先我们来看看尚行。有一本书我相信大家都读过,它的名字叫《摆脱贫困》,是习近平同志在1992年出版的一本书,这本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所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文章。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翻看这本书,类似于像“实践”、“行动”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这清楚地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是在青年时期就高度重视“行”。在这本书里面,他写道,“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行动呢?请听我们总书记是怎么讲的。

第一段落

  微视频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主持人康辉:

  刚刚我们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是2013年3月17号,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讲的。讲话当中有一处用典,“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它和我们今天要说的笃行是有什么样的关系?现在让我们掌声欢迎本期节目的经典释义人,中国人民大学毛佩琦教授。

  经典释义人毛佩琦: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出自《尚书·周书》。《尚书》是中国儒家经典的重要著作,它是记载古代历史的一部书。其中,它讲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句话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大家知道,古代有夏商周朝代,周取代了商,灭了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周)成王告诫他的各级官员,他说到这样一段话,“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什么意思?要“钦乃攸司”,一定要谨慎对待你的职业和所管的事情。同时,他说“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告诉你们大家,要想建立大的功业,一定要立大的志向。要想成就大的事业,一定要下功夫,一定要勤奋,要勤勉。

  所以,志不能够仅仅是轻描淡写,它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且要笃行。什么叫笃行?就是坚持不懈地、扎扎实实地去完成,去进行。没有努力,没有坚持不懈是不能够取得成功的。

  主持人康辉:

  谢谢毛佩琦教授的讲解。志与勤,志是方向,勤是路径。那些有大志者都是不畏艰险,勤奋努力的人方能成其大志。那毛老师,古时候有没有立大志,而后通过笃行成大志这样的故事,能给我们再讲一讲。

  经典释义人毛佩琦:

  其实我们古人立志成就的人很多,他们都是从幼小立志的。比如说,诸葛亮满腹韬略,他有天下之志。时时刻刻在观察着天下,他有一番抱负,他要实现他的理想。很多人都是从小在立志的,什么囊萤的故事,映雪的故事,什么程门立雪的这些故事。求师,问学,都是从小立志的。我们看到古代成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从一开始就有远大志向的。

  主持人康辉:

  关于志、关于勤,我们现场的同学们,有没有一些问题或想法,想和老师们交流的?

  观众:

  有一个问题想向老师们请教。就是现在很多高校的学生,也会存在着学习懈怠的这样一个问题。可以说是自身学习的动力也是不足,所以也想请老师们对这个问题给予解答。谢谢。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

  这位同学提得非常好。“业广惟勤”,“业”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讲就是学习,“勤”对我们大学生来讲就是勤学。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他一定是有一个价值观来做支撑的,这样,我学习的动力就是来自那里。学和不学,你的背后真正的价值支撑是什么?如果说我只是为自己将来有个好生活而学习,那一部分家庭非常富裕的同学,他完全可以说我不需要学习。当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为国家、为民族的振兴而学习的时候,我想我们就有了这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就有学习的这个动力。

  主持人康辉:

  谢谢艾教授。解决这位同学刚刚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首先是要立大志,让这个大志再激发我们的勤奋、努力。其实在这方面,尤其是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可以向你们的一位校友学习,就是习近平总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既是有实干精神的战略家,也是一位有战略意志的实干家,所以他在很多论述当中都在强调“笃行”、“实干”。那接下来我们请艾四林教授继续为大家解读。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

  知识、认识,这是从哪里来的?知识、认识它是从干中,从实践中获得的。毛泽东同志讲,实践出真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实践,强调实践是理论之源,在这方面,他也非常强调调查研究。他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比方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就是在他调研扶贫工作的路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走遍了全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情况。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提出了精准扶贫。

  我想讲第二点,知识的对错它是在实践中,在“干”中来分辨的。一个理论,一种思想,一种认识,究竟是对还是错,靠什么来检验呢?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这个问题做了非常明确的回答,一个理论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一个干部的执政能力要靠实践来体现,执政水平要靠实践来检验。

  第三点,本领只能在“干”中,在实践中提高。早在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对这个问题就有非常深刻的论述。他在谈到后备干部培养的时候说,我们不能把后备干部放到温室中去精心地培育,而要把他们放到艰苦的岗位,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去成长、去鉴别。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什么活都干,挑粪、种地、打坝等等。在乡亲们的眼中,习近平就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虽然吃了很多苦,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说:“那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我刚才从三个方面讲了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特别崇尚行动,崇尚实践。下面我想说的是敏行,如何才能做到成功的实践,成功的行呢?我们下面接着看看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讲的。

第二段落

  微视频二: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主持人康辉:

  我们刚刚听到的这段话,是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的时候他讲到的。在这段讲话里他说到了“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这个“积”字讲的正是笃行。我们怎么样全面准确地来理解这句话?

  经典释义人毛佩琦: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这句话出自《荀子·儒效》当中。从字面上看“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山再高,也是一抔土一抔土累积而成的。水再深,也是一滴水一滴水汇集而成的。首先,它表明不论是伟大的人,还是平凡的人,都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达成远大的目标。

  第二个层次,我们说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说“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那么你积着积着不积了,那山还成山吗?汇集水,中途停止了,那么这个水还能够成为大海吗?不能够。

  我们还有一句大家非常熟知的话,出自《战国策·秦策》,它说“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后来这个成为一个成语,叫做“行百里者半九十”。你走一百里,走到九十里,才走了一半,最后十里很困难。为什么?劳累了,坚持的时间太久了,付出的劳动太多了,虽然目的在前面,但是你松懈了。前面怎么样?所有的努力白费了。

  大家都知道,《荀子》的一段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非常精彩,所以不论你的面前有多大的困难,只要你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只要你的方向是正确的,最后都能够实现你的目标,江和海需要靠一滴水的积累,高山是要靠一抔一抔土的累积,所以一个伟大事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主持人康辉: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这个“积”字是笃行,它也提示我们笃行是要尊重客观规律的。

  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引用这句儒家文化的经典名言也是在强调,成功的实践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付出辛劳,也需要付出智慧。

  那么在新时代,我们怎么做到真正的笃行呢?应该尊重哪些规律呢?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

  的确,行动不是盲行,实践不是盲目的实践。但怎样才能干好?

  第一,干好就要久久为功。常言说“一口吃不成胖子”。的确,一个成功的实践就是一个坚持到底的实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除了要有这样一种只争朝夕的这种干劲,还要这种久久为功的韧劲。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山西右玉县治沙的故事来说明这点。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以后,从第一任县委书记就开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治沙。后来,就是按照这一个目标,按照这个蓝图干下去,最终将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

  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个故事就在告诉我们的干部,我们的干部要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这种境界。一个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实际的、符合老百姓愿望的,就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着一棒地干下去。

  第二点,干好就要依靠群众。有一句谚语我想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够走得更远”。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活动,它是群众性的活动,是社会实践。任何一个单个人是干不成大事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我们干部要提高自己的本领,办法在哪里?办法就在群众中。1984年,习近平同志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县委书记,给正定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写了一封信。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改变衙门作风,要深入基层,深入老百姓,要做调查研究,要拜群众为师,要从群众那里寻找源头活水。要求当地的干部每年要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走基层、搞调研。习近平同志他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走遍了所有的村子,正是因为问题找得准,措施定得实,当地的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

  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识,三是干好就要勤奋劳动,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提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主持人康辉:

  刚刚艾四林教授提到了,在五一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的学员回信,对他们进行勉励。现在让我们掌声欢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的学员蔡凤辉、王建清。

  两位好。

  嘉宾蔡凤辉、王建清:

  您好。

  主持人康辉:

  你好。你看我们的劳动模范都是穿着自己的工作服来的。给大家分别介绍一下,那这位是蔡凤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她是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天安门项目人工组的组长,一位环卫工人。这位是王建清,他是东风汽车公司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班长。

  刚刚我们谈到了总书记给劳模本科班的学员回了信。我相信问任何一位学员说接到回信的那一刻是什么心情,大家都会说很激动。那女同志的情绪会不会更强烈一些?

  嘉宾蔡凤辉:

  当接到总书记的回信的时候,我的心简直非常激动。作为劳模班的一员,作为环卫集团的一名环卫工,我觉得自己干的就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可是党和国家给了我那么高、那么多的荣誉,还有我40多岁了,圆了一个大学梦。我会珍惜现在的这个机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

  主持人康辉:

  谢谢。刚刚蔡师傅说到的,要用自己的这种干劲、闯劲、钻劲去鼓舞更多的人,那这句话也是总书记在给他们的回信当中提到的,我印象也非常深。大家知道,天安门广场每一天的人流特别密集,所以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可能都超乎想象地长,特别累。所以他们工作当中的这个干劲,我们是实打实能够看到的。但是在您工作当中,这个闯劲和钻劲又如何更好地体现吗?

  嘉宾蔡凤辉:

  2012年的3月份,当时我带了120人,然后走着在天安门作业,干了七天,我们的脚全磨上了泡。完了以后我就在琢磨,我怎么才能让我的员工又省劲,又把活干得更好。有一次我是去广外医院,在路上我看到了一个三轮车,我一看我觉得这三轮车也可以用到天安门广场,后续我又改造一些,就是后面(怎么)放垃圾,包括用这个夹子,工具怎么放到车上。所以现在,可能就说作为我们更省劲、更节力,而且我们的效率也更高。

  主持人康辉:

  所以就是提高工作的效率,让笃行更能落到实处,有这个想法,更有这个行动。特别谢谢我们环卫工人辛勤的付出。

  王师傅是刚刚我们介绍了,他是做汽车,特别是(做)零配件的这样一个工人,蔡师傅谈到了她的工作当中,怎么实现这个既苦干的同时又巧干。在您的工作当中是不是也经常必须要动脑子?

  嘉宾王建清:

  我们的一辆整车,不管是大卡车还是小轿车,它是由上万个零件组装起来。那么作为我们这个工种,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就叫“客户体验师”,我们就是要把这些上万个零件,组装起来的汽车,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认真地钻研它的每一个点,每一滴。让我们的客户能够在他购买这辆车的时候,就有一种最佳的驾乘舒适感,能够安全放心地使用。当工人也要当最优秀的。

  主持人康辉:

  非常棒的一句话,当工人也要当最优秀的。好,谢谢两位劳模。谢谢。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那封回信当中,有两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这两句话,也是对笃行的最好的动员和号召。

  现在让我们再来听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笃行的讲话。

第三段落

  微视频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去奋斗的这个历史任务,光荣而艰巨,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懈地为之共同努力,所以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就是要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建设好我们的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我们要把我们国家建设好,要把我们民族发展好,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个历史目标奋勇前进。

  主持人康辉:

  这段话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29号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时候说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这里,总书记对一句经典名言进行了巧妙的化用。那这句经典名言到底出自哪里呢?我们请毛佩琦教授为大家做讲解。

  经典释义人毛佩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一个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当中。“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昔之清谈谈老庄”,他讲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清谈之风。谈老庄,谈玄学,完全不切实际。所有关于国计民生的事情一律不谈。

  “今日之清谈谈孔孟”,孔子、孟子他(们)后来这个学问的体系,形成理学和心学的体系。宋以后,理学、心学有一批人专门谈性和命,向人的内心去寻找真理,去寻找答案,他们已经成为另外一种玄学,把实学给抛弃了。造成什么结果?“股肱惰而万事荒”。股肱,像大腿、胳膊,是人的最重要的躯体,对于国家而言,“股肱”是国之大臣,掌握大政方针的。“股肱惰而万事荒”,大臣不干实事了,他也去清谈,所有的政务全荒废了。“爪牙亡而四国乱”,具体各级办事人员,他们不再从事具体工作了。“四国乱”就是各个地方的政事也荒废了。“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家的灭亡。

  这句话出自顾炎武的口中,顾炎武他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人,他眼见明朝灭亡这样一个惨剧,他在反思明朝为什么灭亡,他得出一个结论,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崇尚清谈。所以,这种清谈误国是一个千古的教训。实干才可以兴邦,空谈误国。

  主持人康辉:

  我想任何时代都不需要那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在新时代,我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把实干这个道理讲得非常透彻了。

  那接下来我们继续请艾四林教授为大家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干的三句话。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

  的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没有“干”,一切都是空谈,一切都变成乌托邦。力行,下面我想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句话来讲一讲。

  第一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不可能从书本中找出一个社会主义,不可能从理论逻辑中推演出一个社会主义。那靠什么?只能靠干。一部电影,叫做《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这部电影拍摄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其中有一个插曲,这四句歌词是这样的,“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过这首歌曲里面的歌词。他引用这句歌词,就是要告诫我们的广大干部和全国上下,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等来的。

  第二句,“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是我国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更有信心,也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但是在未来,我们还面临很多的挑战,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因此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越近,越需要我们不能松懈,越要我们更加努力,越是需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新时代需要无数的实干家。习近平总书记就是我们这个新时代的最大的实干家。在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行动至上,马上就办!关于马上就办还有一个小故事。1991年,当时担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针对福州市委市政府的办事效率,提出马尾经济开发区的事马上就办。之后不久,“马上就办”这四个大字就挂在了福州市委的大院里,提醒广大干部要敢作为、要快作为、要提高效率。

  第三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是青春的一代,青春年华,你们是怎么奋斗的?

  观众:

  记得我在大三的时候,我们同学一起到一个水电站上去实习了一个月,在那一个月,我们同学和水电站上的工作人员一起上下班、一起吃饭、一起休息。因为一直在工地上工作,所以条件比较艰苦。但是我们也收获了很多。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

  说得好。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

  观众:

  曾经我是一名边防军人,在雪域高原西藏服役两年。在部队的生活,其实不仅教会了我坚持,更加教会了我奋斗。退伍后回到学校,作为一名学生,我发奋学习,毕业后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

  确实,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的际遇和使命,你们这一代青年际遇和使命又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说的,你们这一代青年人的际遇和使命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你们最大的际遇,也是你们最大的考验。

  这一代青年人,他(们)是和我们的新时代同行的。大家想一想,现在20多岁的青年,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还不到30岁。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也不过40岁左右。到2050年,也就是本世纪中叶,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候,也才50出头。也因此可以这样讲,现在的青年要全程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因此,你们就要牢记奋斗是我们的选择。选择了奋斗,选择了吃苦,就选择了未来的收获。

  纵观世界发展史,一些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他们的重要的成果往往是产生于他们的青年时期。在《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候,马克思不过才三十岁,恩格斯二十八岁,牛顿、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的时候,分别才是二十二岁、二十八岁。习近平总书记用这样一些例子就是要告诉我们的年轻人,要下定奋斗的决心,要做这个新时代的开创者、奋进者、奉献者,而不要做这个新时代的彷徨者、旁观者。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艰辛的,奋斗是曲折的,奋斗是长期的,但奋斗者是幸福的!

  主持人康辉:

  谢谢这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为我们带来的讲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段话,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在节目的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关于笃行的那些经典篇章,我们再次来感悟从古至今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经典诵读环节

  经典诵读人于姗: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劝学篇》节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5日 06:08      来源:央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