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核司令”程开甲 他的英雄传奇永不谢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遗体告别仪式11月21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程开甲因病于2018年1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程开甲是江苏吴江人,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1月入伍。他1937年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归国,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1956年3月参与研究制定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1960年7月加入我国核武器研究队伍,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某试验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兼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军职常任委员等职,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程开甲是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以及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等。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1918年8月,程开甲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1937年他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公费生”,在这里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和苏步青四位教授的训练。1946年,程开甲获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考入爱丁堡大学,师从有“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之称的玻恩教授。1948年,他成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并获得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

  1950年,程开甲谢绝了玻恩教授的挽留,开启了科学报国的人生之旅。他先在母校浙江大学任教,后调入南京大学。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他主动把自己的研究重心由理论转向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固体物理学》教科书。

  1960年,程开甲调入北京,开始从事我国核武器研究,从此,他隐姓埋名,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二十多年。两年后,44岁的程开甲成为我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踏入了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开始在新疆的核试验基地工作。他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增强型原子弹、两弹结合等在内的30多次不同试验方式的核试验任务,带领科技人员建立发展了我国的核爆炸理论,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核试验科学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

  20余年后,程开甲离开新疆的试验基地回到北京,转入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15年10月,97岁的他光荣退休。

  程开甲一生获奖无数。1999年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习近平主席亲自将“八一勋章”颁授给这位杰出科学家。

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八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和证书,向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颁授奖旗。这是习近平同获得“八一勋章”的同志集体合影。

  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颁授“八一勋章”和授予荣誉称号仪式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八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和证书,向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颁授奖旗。这是习近平同获得“八一勋章”的同志集体合影。

  新时代呼唤更多“程开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新时代,呼唤更多像程开甲一样的时代骄子,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熔于一炉、融个人奋斗于时代大潮,把个人梦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自觉行动,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我们总不愿说再见。

更何况,是与英雄作别。 

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门口,来自社会各界的悼念人士排起了长队,送行的队伍绵延数十米,大家表情肃穆,情绪悲痛。

戈壁大漠,隐姓埋名

谁能数清

这段音乐陪伴过多少科研日夜

见证过多少家国热血的朝日晚霞

如今,斯人已逝,

怀念却如音乐一样,永远流存。

在告别仪式现场

挽联如瀑

程开甲走了

两弹一星元勋在世仅余4位

在戈壁大漠

做惊天动地事

当隐姓埋名人

 

  在世“两弹一星”元勋(4位)

  王希季(1921.7-)火箭、卫星

  于 敏(1926.8-)氢弹

  孙家栋(1929.4-)导弹、卫星

  周光召(1929.5-)原子弹、氢弹

  已故“两弹一星”元勋(19位)

  王淦昌(1907.5-1998.12)原子弹、氢弹

  赵九章(1907.10-1968.10)卫星

  郭永怀(1909.4-1968.12)原子弹、氢弹、导弹

  钱学森(1911.12-2009.10)火箭、导弹、卫星

  钱三强(1913.10-1992.6)原子弹、氢弹

  王大珩(1915.2-2011.7)卫星、原子弹

  彭桓武(1915.10-2007.2)原子弹、氢弹

  任新民(1915.12-2017.2)火箭、导弹、卫星

  陈芳允(1916.4-2000.4)卫星

  黄纬禄(1916.12- 2011.11)导弹

  屠守锷(1917.12-2012.12)火箭、导弹

  吴自良(1917.12-2008.5)原子弹

  钱 骥(1917.12-1983.8)卫星

  程开甲(1918.8-2018.11)原子弹、氢弹

  杨嘉墀(1919.7-2006.6)卫星

  陈能宽(1923.5-2016.5)原子弹、氢弹

  姚桐斌(1922.9-1968.6)导弹、火箭

  邓稼先(1924.6-1986.7)原子弹、氢弹

  朱光亚(1924.12-2011.2)原子弹、氢弹

(根据光明日报、中国军网、中国青年网等综合)

  延伸阅读

  他们是国之脊梁!致敬23位“两弹一星”元勋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2日 08:4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