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这句名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的。这句话的出处,是汉代王符的《潜夫论》。
王符(约85—约163),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王符一生隐居著书,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其书以儒家为体,以法家为用,涉及到用人、行政、边防、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诸多问题,具有极高的思想和历史文化价值。后世将他与王充、仲长统并称“后汉三贤”或“东汉三杰”;而刘熙载更是把他与董仲舒相提并论,足见其成就之高。
《潜夫论》今存35篇,连同《叙录》1篇,共36篇。“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即出自第29篇《释难》。“难”是“问难”“诘难”之意,“释难”就是解答别人的诘难。王符所在的东汉时代,虽然儒家学说已经取得了官学的地位,但这种地位毕竟是在本朝才获得的,所以很多人并不像宋代、明代那样,将儒家的主张视作天经地义。当时有人对于儒家的一些说法颇有怀疑,所以王符就以此文作答,回应了这些诘难。具体到“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这句话,则是王符对于当时一些人认为儒家不应该将尧舜并称,将他们作为“圣君”进行崇拜这一看法所做的回答。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这句话对于我们来说,主要有两点启示。
第一,历史是连续发展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历史人物有其自身的使命,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种不同,不能构成是彼非此或是此非彼的理由。王符的这番话,是直接针对“尧舜道德,不可两美”的诘难来说的,他的回答,不但在当时捍卫了儒家学说,直到现在,这种分析问题的思路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而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可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两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正是因为这种差异,一些人要么用前一个阶段否定后一个阶段,要么用后一个阶段否定前一个阶段,他们所犯的错误,其实就是“尧舜道德,不可两美”的错误。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所以,既不能用后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前一个历史时期,也不能用前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后一个历史时期。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是两个历史阶段的合力,促成了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两个阶段都应该肯定,不可偏颇。
第二,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王符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就其具体语境而言,说的是以尧舜为代表的君子合力将天下建设得更加理想,但其意义,却远远超过了王符所谈论的事情本身。这就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没有一个人是全知全能的神灵,要想做成一番事业,就必须依靠众人的团结协作。在这个方面,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以蚂蚁为例,它堪称是世界上最为卑微无力的物种之一,单只的蚂蚁甚至根本就进入不了我们的视野。但千万只蚂蚁聚拢起来,却彷佛在忽然之间就成了一只智慧的动物,成为一股几乎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们可以让凶猛的野猪很快成为一具白骨;它们可以制造复杂和完美程度都令人叹为观止的洞穴;在过河的时候,成千上万只蚂蚁可以组成一个球,以牺牲表层少数蚂蚁的代价,保证大多数蚂蚁能够安全渡河。不仅是蚂蚁,包括蜜蜂、角马、乌鸦等,几乎都有这种现象。这些动物都在告诉我们,将单一的个体聚拢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群体,而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要远远高于任何单独的个体。小到企业、团体,大到民族、国家,道理都是一样的。《慎子·知忠》说:“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群体的力量,只要有人民的支持、参与和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沟坎。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