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详解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微信扫一扫 ×
4e24e6993ef2481694a49bbe2e1f4140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句名言,是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时引用的。习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国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的出处,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yǔ)信的《周五声调曲》中的《徵调曲》。

庾信雕像

庾信雕像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他本是南朝梁的大臣,后奉命出使西魏,被扣留北方,不得归还。在西魏和后来的北周,他均受到皇帝的礼遇,被尊为文坛宗师,身居显贵;但他内心深处,又时常思念故土,因身仕敌国、不得自由而羞愧怨愤。庾信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人物,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其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纪晓岚评价他说:“庾信骈偶之文,集六朝之大成,导四杰之先路,自古迄今,屹然四六宗匠。”

  《周五声调曲》是庾信在北周时所作的一组诗歌。“五声”者,“宫”“商”“角”“徵”“羽”。其中,《徵调曲》共有六首,“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就出自其中的第六首。就性质来说,《周五声调曲》属于燕射歌辞,是宫廷宴飨时的乐歌,所以内容大多是歌颂帝王功德、赞美形势大好之类,冗长乏味,没有太多值得称道之处,所以也不太受后人的重视。不过,在这一组总体来说思想艺术成就都不是太高的作品中,却有两个句子显得非常醒目,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从字面上说,它的意思是“吃到果实,就想到树木;喝到河水,就想到源头”;就其在文中的本意,也不过是说天下太平,形势大好,推其本源,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君主的圣明。但是,这句话背后的意义,却比它在诗歌中的具体所指要丰富深厚得多。它深刻地揭示出一个普遍而深刻的哲理,这就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发端的根本,都有其所以如此的源头;切断了这个根本和源头,则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文学艺术也是如此。文学艺术可以是最讲究创新的,但所有的创新,都是在一定基础之上的。从中文“创新”一词所对应的英文“innovation”来看,并不只是单纯的“创造新事物”,而是表达在一个本源的、古老的事物中发现新的可能性的意思。而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生于斯、长于斯、浸润其中的本国历史文化,就是其进行艺术创作最天然的灵感与技巧的源泉。这是一个艺术家所能领受的最佳馈赠,也是他能够贡献给这个世界的最好礼物。

  把这个问题阐述得最清楚的,莫过于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泰戈尔于1913年因为诗集《吉檀迦利》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感言中,他特别提到了印度传统文化对自己文学创作产生的巨大影响。泰戈尔能够在文学上有所造诣,得益于印度古老的隐居的生活方式,正是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泰戈尔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使自己能够以一种澄澈宁静的状态进入文学。在谈到这一点时,泰戈尔不无骄傲地说:“那些年,我一个人在远离尘嚣的隐居中度日之际,与西方的生活和西方的精神毫无相干。由于这一点,最后却给他们带来了更深层的安详、宁静与永恒的感受。这些感受,正是西方人过度活跃的生活所需要的。在他们的心灵至深处,渴望着平静,渴望拥有无限的安祥。从青年时代开始,我所接受到的训练,使我的缪斯与绝对孤独的恒河水岸相协相奏。那些年的平安已经存在于我的秉性之中,所以我可以把它显示出来,并把它拿到西方人的世界面前。”

  泰戈尔还特别谈到了文化自信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中国和印度一样,在很多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因为落后而带来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在说到西方的物质文明给印度带来的精神困扰时,泰戈尔说:“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当我们与西方的民族接触时,发现西方的物质成就,远远凌驾于东方的人文与东方的文物,我们对自己的文明失去了信心,进而在教育机构的设置中,也没有为我们自己的文化腾出一席之地。故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的学生对自己过去的文明之价值完全无知。因此,我们不仅失去了与隐藏在我们自己文化遗产中的伟大事物的接触,也一并失去了我们曾经所拥有的那种‘赠予’的崇高荣誉,以证明我们不仅仅是一种向他者的乞求,不仅仅是文化的假借,如同永恒的学徒那般活在世上。”而对于这种困扰,泰戈尔认为是毫无必要的。他说:“我觉得,我们今天所遭受的最大痛苦,并不是其他的灾难,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隔绝、彼此隐瞒的灾难,我们已经错过了提供人性的善意,请求世界分享我们所拥有的最好东西之良机。但是,时代已经来临,故我们再不能浪费我们的机会了。我们必须倾尽全力,把我们所拥有的,而不再是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从一个地域到另一个地域,摆在别人面前的尽是我们的贫穷。我们知道,我们为之骄傲的,乃是我们从自己的祖先那里所继承下来的东西,这种赠予的机会不应该再失去了,——它不只是为了我们的人民,更是为了全人类。”

  我们还可以举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例子。1968年,川端康成以《雪国》《古都》《千只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现场,川端康成发表了名为《我在美丽的日本》,以近乎执拗的态度,向世界讲述了日本文化与日本文学的种种美妙之处,以及自己身在其中所受到的巨大影响。而这其实也正是他能够获奖的根本原因。瑞典皇家文学院给川端康成的致辞是这样写的:“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川端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这份奖状,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

  泰戈尔与川端康成在讲述印度文化和日本文化时,是满怀感激,也是满怀自豪的。这是典型的“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的态度。其实,也正是这种态度,才造就了他们辉煌的成就,并因此而得到了西方世界的尊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东方文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些不同于西方的宝贵东西。照搬西方,或者在亦步亦趋的模仿中与西方文艺同质,不但得不到本国的欢迎,也不会得到西方的真正尊重。文化创新必需从最本源、最传统的文化形态中寻求复兴与创新的元素,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推陈出新,中国才能创造出既符合世界进步潮流,又不乏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专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专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传统文化智慧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5日 10:53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