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回访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初夏时节,赣鄱大地草木繁茂,绿水依依,一派生机盎然。

  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江西省赣州市的企业、农村、革命纪念馆,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考察调研,实地了解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进展情况。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一路回访,深深感受到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江西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干事创业的激情奔腾在赣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风吹拂在广袤大地。作为中部省份的江西,正抓住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机遇,传承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力前行。

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车间内工作(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撸起袖子加油干,提升核心竞争力”

  5月的赣南,碧空如洗,惠风和畅。

  20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考察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稀土永磁材料高新技术企业。

  “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这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大大提振了我们的信心。”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情形,金力永磁公司董事长蔡报贵激动不已,“我们会进一步聚焦主业,把稀土产业发展得更好。”

  “我们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经过多年沉淀,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最核心的晶界渗透技术,已经可以和国际顶尖企业展开竞争。”金力永磁公司技术研发一部副总监刘路军告诉记者,就在现场,他向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做出世界上最好磁钢,为祖国争光”的决心。

  “总书记给了我们科技工作者攀登更高目标的信心。”刘路军说,“下一步,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提升核心竞争力。”

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车间内工作(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32岁的梁起禄是金力永磁公司包装组班长,这是他第二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上一次是在2015年的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

  “总书记一见到我,就亲切地问我是做什么工种,我说我是一名一线工人。他认真地看了看我胸前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并鼓励了我。”梁起禄说,创新创业离不开劳模精神,总书记的鼓励,让他更加坚定了今后要加倍努力,不断钻研,为企业发展和苏区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赣州被誉为“稀土王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的稀土稀有金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志宏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赣州稀土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总书记非常关心创新和环保问题,问的问题很有针对性,这为我们未来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充分发挥赣州稀土资源优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赣州稀土产业。”谢志宏说。

这是位于江西省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赣州于都,流淌千年的于都河奔流不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屹立河畔。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在此集结出发,踏上漫漫征途。

  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转乘火车来到于都县,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原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钟敏(左)和赣州市委党史办主任胡日旺在一起回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情形(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现场讲解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钟敏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前不时驻足察看,并询问了不少细节。“从总书记一言一行中,我们感受到他深厚的红色情怀。”从事了近20年讲解工作的钟敏说,“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讲好长征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以长征精神育人,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赣南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中,赣南籍红军达5万多人。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一楼,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于都县的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

  “我告诉总书记,现在过得很好,住上了新房子,一年有两万多元抚恤金,每月还有养老保险、高龄津补贴。”回忆起和习近平总书记交流的情景,于都县车溪乡坝脑村99岁的红军烈士遗孀段桂秀眼眶湿润。她的丈夫1932年参加红军,1934年在福建牺牲,为了丈夫一句“等我回来”的承诺,她一等就是80多年。

袁尚贵在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情形(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56岁的袁尚贵不仅是红军后代,还是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首任团长。这是一个由100多名红军后代自发组成的讴歌长征、讴歌红军的民间合唱团。“总书记非常关心我们合唱团,问了我们的演出场次、经费保障等情况。”袁尚贵说,合唱团会一直唱下去,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弘扬长征精神,继往开来再出发。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赣州市委党史办主任胡日旺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教诲,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力量,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这是江西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一排排现代化标准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翠绿色的丝瓜挂满藤蔓。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蔬菜大棚,了解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大家向总书记问好,他亲切地回应我们,非常平易近人。”在蔬菜产业园务工的梓山镇岗脑村村民黄五秀告诉记者,以前要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老人小孩,又能学到技术,以后她还想承包一些大棚,让日子越过越好。

  “总书记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听了总书记的话,心里暖暖的,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梓山镇排脑村脱贫户李金禄说,靠合作社免费提供的蔬菜大棚和政府提供的5万元贴息贷款,他家种起了西瓜,年收入七八万元。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带动。于都怀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在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内落户的一家企业,总经理施长国说:“总书记的关心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产业的决心,我们将继续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奔小康。”

  作为赣南地区尚未脱贫的4个贫困县之一,今年,于都将向脱贫“摘帽”发起最后总攻。“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将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今年顺利脱贫。”于都县县长陈阳山表示。

  江西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村民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情形高兴不已(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牵着总书记的手,很温暖”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已有700多年历史,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村容村貌。

  “询问旧房改造、村落环境治理,只要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总书记都问得很细致。”潭头村党支部书记刘连云说,村里环境优美的休闲广场是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通过拆除牛栏猪圈和厕所改造而成的。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潭头村村民刘称石说,过去邻村的人路过村口都捂着鼻子嫌臭,如今环境变美了,困扰几代人的住房、饮水、内涝等问题也逐一解决了。

  “过去缺这缺那,现在要啥有啥,让我们怎能不感激共产党,怎能不感恩总书记?”刘称石说,他和许多村民一样,见到总书记时都激动地流了眼泪。

孙观发和家人在屋前拍摄全家福(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在其他村民眼中,70岁的红军烈士后代孙观发成了“最幸福的人”。“总书记来我家做客,牵着总书记的手,很温暖!”孙观发说。

  “看我们家厨房、卧室、后院和厕所,问收入怎么样……总书记特别关心我们的生活细节。”孙观发的儿媳妇郭金凤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兴奋不已,“总书记就像自家长辈,很亲切。”

  在老孙家的客厅,一面奖状墙很是醒目。“这是我儿子、女儿的奖状,总书记认真地看了。他对教育很关心,让我们更加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孙观发的儿子孙国华说,一定要把子女培养成才,为国家多做贡献。

  “我跟总书记说,争取今年收入突破10万元。”孙观发说,妻子2013年因病去世,家中曾欠下20多万元债务。正当他发愁之际,村干部主动上门,先是办理了低保,又帮助加入了种养合作社。如今,孙观发已从贫困的阴霾中走出,和村里其他90多户贫困户一起脱了贫。

  为表达感激之情,孙观发前不久在家中二楼张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拔穷根摘穷帽决胜全面小康大航程”,下联“感党恩跟党走阔步社会主义新时代”,横批“永跟党走”。

这是江西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村貌(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4日 07:50 来源:新华社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