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帐篷党建 安置点里最温暖的那面旗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四川宜宾各级党组织坚强挺立,党员先锋旗帜飘扬。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一个个抢险救灾现场,在一个个临时安置点,一面面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一枚枚闪亮的党徽熠熠生辉。

  宜宾市委组织部发布了原创歌曲《点亮帐篷上的一抹红》。

《点亮帐篷上的一抹红》

风雨不期而遇

天空失去美丽

苦与累我深深体会

伤与悲我夜不能寐

信念创造力量

初心召唤使命

帐篷上树起一抹红

一抹红撑起一片天

让我为你搭起红色帐篷

伸开双手擦干你忧伤的眼泪

让我为你搭起红色帐篷

敞开心扉撑起你生命的奇迹

风雨总会过去

明天会更美丽

手牵手我们在一起

肩并肩我们心连心

同心担起责任

铁肩扛起担当

帐篷上闪亮一抹红

一抹红传承一份情

让我为你搭起红色帐篷

划破黑夜点燃你希望的星光

让我为你搭起红色帐篷

同舟共济奔向那幸福的远方

  宜宾市委组织部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灾区群众搭“帐篷党建”,筑起震不垮的坚强堡垒,原创抗震救灾歌曲,致敬可亲可爱可靠最美共产党员!

  党组织是最坚实的依靠

  党员是灾区最有担当的人

  为你点亮帐篷上的一抹红,凝聚最美党员心!

帐篷党建 安置点里最温暖的那面旗

  距离长宁“6.17”地震已经一个多星期,当最初的惊恐不安被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施救身影安抚,当受灾群众被安置进一顶顶帐篷,抗震救灾,已经有序转入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阶段。

和谐安详的安置点内,一面面鲜艳的党旗成为最亮眼的色彩

和谐安详的安置点内,一面面鲜艳的党旗成为最亮眼的色彩

  和谐安详的安置点内,一面面鲜艳的党旗成为最亮眼的色彩。当地受灾群众都说,看见这些党旗,才能感觉到无比的安心。黄金72小时的争分夺秒、受灾群众的情绪安抚、自发自觉的志愿服务……

  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设立起的帐篷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坚强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走进帐篷、走入人心,成为灾区群众保稳、保食、保住、保医的坚实依靠,成为安置点里最温暖的向往。

金河新区临时党支部夜间开会研究“夜间帐篷党建”工程。

金河新区临时党支部夜间开会研究“夜间帐篷党建”工程。

“三包”建组织 建强战斗堡垒

  党在,方向在。组织在,凝聚力在。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建立临时党组织,就是要让群众第一时间看得到党旗、找得到党员、感受得到组织温暖。

  长宁7个较大集中安置点,建立7个临时党支部,动员5000余名党员干部抗震救灾。

  珙县12个较大集中安置点,建立12个临时党支部,动员60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抗震救灾。

  各安置点的帐篷临时党支部,选派所在乡镇党委班子成员担任支部书记、副书记,建立党支部包安置点、党小组包片、党员包篷“三包”制度,以实现救灾政策在帐篷传达、群众需求在帐篷了解、思想动态在帐篷掌握、心理抚慰在帐篷开展、矛盾问题在帐篷解决。

  “亮旗帜、亮身份、亮承诺”,让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和一枚枚熠熠生辉的徽章成为灾区群众最坚实、温暖的依靠。

  “婆婆,您千万不要回家,不安全,我让志愿者去帮您买药,您把平时吃的药名告诉他们。”珙泉镇中心学校荷花校区安置点里,临时党支部书记黄新拉着一位老人的手,轻声叮嘱。

  “我就是不想麻烦你们,你们太累了,结果还是要你们操心。”老人感动地拉着黄新的手不愿意放下。

  作为珙泉镇党委副书记,从地震起,黄新就一直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临时党支部成立后,她就负责整个支部的统筹协调。

  “党支部下,有四队一点,即党员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治安服务队、子弟兵救援服务队,一点就是医疗服务点。每个队伍负责人都是党员,就是通过党员来带动更多人参与抗震救灾。”黄新介绍,为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的凝聚力,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他们还专门开展了“我想对党讲句心里话”的留言收集活动。

  一张张贴纸,写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感谢与祝福。

  “感谢党和政府第一时间为我们遮风避雨,愿早日重建家园。”

  “所有的安逸,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爱你,伟大的祖国。”

  “拥护党,服从一切指挥。我们无坚不摧。”

  “一生跟随党的脚步,一生投入人民服务。”……

  留言板上,一张张贴纸,写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感谢与祝福。

  正因为党组织的这份凝聚力,75岁的老党员贾俊香也在第一时间到了安置点,负担起一个服务小分队队长的职责。

  “入了党,就要交给党安排,有事,就要往前冲。在大灾大难面前,这些都是该做的最普通的事,不值得说。”每天在安置点至少工作十三、四个小时的贾俊香,走路带风,登记救灾物资、叮嘱大家注意卫生、预防疾病,仿佛永不知疲倦。

“三进”安民心 保障和谐稳定

  6月24日下午,长宁双河中学安置点临时党支部第一小组的党员范鑫和往常一样,穿着雨靴去查看他所负责的帐篷点群众安置情况。

  “周老辈,午饭吃好了撒,我过来看看您,有撒子需要您给我讲。”才到35号帐篷前,范鑫就热络地和受灾群众周先云打起了招呼。

  “吃好了,吃好了,中午有玉米炖排骨、炒茄子,小娃儿还有鸡蛋。你说这种大灾情况下,这样的生活过得去了撒,说不定平时自己在家头都吃不到这么好。”周先云对安置点的一日三餐很满意。

  但是,一直住在安置点也不是个事儿。“下雨,帐篷更潮湿,我老母亲住了三晚,精神都不好了,不晓得我们受灾的房子咋个办?”周先云很迷茫。

  “今天就是来跟您说这个事情。专业人员正挨着对房屋受损情况进行评估,如果加固后还能住,就及时通知你们。此外,政府还要给你们发放过渡安置期生活救助补贴……”范鑫拿出地震受灾群众安置补助政策宣传单,一条条耐心解释。

  “我晓得了,房子能重新加固来住最好,如果只是几包水泥的小事,我都自己买,不得找政府出钱。那种头发丝点事情都要靠党委、政府的人,要不得。这次大灾,党和政府已经付出很多了。”周先云说,等天气好一些,他就出去找事情做,挣钱重建家园。

  在安置点的帐篷临时党支部,把群众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走访慰问进帐篷、政策宣讲进帐篷、心理疏导进帐篷,组织各级党员干部一方面每天深入帐篷查看群众安置情况、协助发放物资、开展感恩教育、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另一方面,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专题电影等形式,加强安置政策以及防灾避险、日常生活、卫生防疫知识宣传,及时公示生活补助、安置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切实做到群众政策知晓率100%、补助准确率100%,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

珙泉镇中心学校荷花校区集中安置点临时党支部正汇总更新三张清单。

珙泉镇中心学校荷花校区集中安置点临时党支部正汇总更新三张清单。

“三单”聚力量 高效精准服务

  珙泉镇中心学校荷花校区安置点临时党支部办公桌前,摆放着三摞资料,分别是每日的救援物资清单、帮扶力量清单和群众诉求清单,有专人随时动态更新,便于及时为群众解决困难,也便于临时党支部及时向抗震救灾指挥部上报亟需处理事项,提出合理建议,更好抗震救灾。

  而这,是帐篷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每天早、晚分别走访一遍帐篷的成果。当然,信息的及时准确,也少不了在党员示范效应下的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篷长助力。

  篷长从每一顶帐篷的受灾群众中选出,负责有序引领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生活重建。

长宁县双河镇笔架广场集中安置点临时党支部。

长宁县双河镇笔架广场集中安置点临时党支部。

  61岁的王尚琼是31号帐篷的篷长,因为帐篷里都是老人和小孩,她便格外细心。“这两天天气不好,就害怕老人滑倒,担心小孩子生病,大家都在帮着撑,我年轻点,就尽量帮。我们的党员干部们太辛苦了!”

  旁边的人告诉记者,王尚琼的儿子是城管,儿媳是医生,他们一家人都服务在抗震救灾一线。

  在抗震救灾中,像王尚琼这样受党感召,自愿加入救灾一线的群众还有很多很多。

  “面对灾难,我们把组织建在帐篷一线、把力量聚在帐篷一线、把实事做在帐篷一线,让群众看到信心,感受到温暖,更加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宜宾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俊辉谈到:“下一步的灾后重建中,我们将持续深化‘帐篷党建’工作,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凝聚起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强大合力。”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6日 15:22 来源:宜宾新闻网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