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彭祥华:“半路出家”的“爆破王”

微信扫一扫 ×

  盛夏的清晨,云南省勐腊县的热带密林深处,爆破声划破了宁静。炮响裹挟着灰石铺天盖地而来,一般人只有在影视作品中才能见到的爆破场景,对于50岁的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来说,这是他每天工作中不断重复的场面。

  进入爆破后的现场,他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查看爆破面的状况:“爆破面光滑平整,没有出现盲炮、危岩和地下水渗漏,整体效果还不错!”彭祥华所在的中铁二局二公司,近年来承担过很多重大隧道工程的施工任务,他被誉为这个团队的翘楚。

  然而,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同行眼中的“爆破王”,入行前竟然是位杀猪卖肉的门外汉。

  1969年,彭祥华出生于重庆铜梁的一户乡村人家。因父亲常年在外,彭祥华初中毕业后,先是跟着外公学习做木工,后来又跟着爷爷杀猪卖肉。20多年前,他一个月就已经能挣到2000多块钱。靠着勤劳的双手,彭祥华的日子过得殷实富裕,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彭祥华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铁路工人,参加过成昆铁路建设。受父亲影响,彭祥华从小就梦想着走南闯北修铁路,亲眼看着一辆辆列车驶向远方、再远方。

  1994年,彭祥华进入中铁二局二公司,被分配到一个隧道工程组做木工,因为表现出色,很快成为了木工班长。但他并没有满足现状,1997年,在山西参加朔黄铁路建设时,彭祥华开始接触隧道爆破技术,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一边从事木工工作,一边学习爆破技术。从木工转行到爆破工人,在这次巨大的人生“跨界”中,只有初中学历的彭祥华遇到的挑战可想而知。带他的师父以说过的一席话至今让他记忆犹新:“人只有学而知之,不是生而知之。干一行工作,只有学一辈子才能学得会。”

  为了尽快掌握爆破技术,他起早贪黑,从零学起。凭借勤学多思、刻苦钻研的劲头,彭祥华很快掌握了基本技术,并在不断钻研创新的基础上在隧道爆破领域独当一面。

  2015年6月,川藏铁路的拉萨至林芝段全面开工,彭祥华和工友们负责开凿拉林段地质最复杂的东嘎山隧道。这里的山体属于碳质千枚岩和石英粉砂岩构造,遇水就会软化,被称为“软豆腐”岩石层,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爆破作业,难度和风险极高。为了完成这一世界级难题,彭祥华和同事们制定了精准爆破方案——爆破面上打好几十个炮孔,不同炮孔之间的起爆时差必须控制十分精准,才能达到预期爆破效果。经过极为严苛的起爆程序设计,以及对每个炮孔的相对位置、装药量、引爆时间等进行精准控制,最终他们把爆炸误差控制在了15毫秒以内,一举攻克了这个爆破难题。

  川藏铁路拉林段项目中,针对软岩变形、隧道涌水等施工难题,彭祥华提出了多种创新施工工艺,极大地降低了人工作业量,提前了8个多月完成工期,为国家节约资金约2000万元。

  工作中的彭祥华沉稳干练,似乎一切尽在掌握。其实20多年来,他曾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在福建施工的时候,爆炸过后,一块大石头一下子掉在他身边,当时幸亏他及时躲到角落里才逃过一劫。还有一次,爆破后山体内的蓄水大量涌出,为了排除险情,彭祥华提出自己进去再爆一炮。这个时候,大面积岩层已经浸湿软化,操作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隧道崩塌。那样的话,操作人员是没有机会走出隧道的。彭祥华凭借多年的经验,承担起这项重任,他把填药误差控制得远低于规定的最小误差,最终成功实施二次爆破,排除了险情。

  工作25年以来,彭祥华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经历了上万次的爆破,解决了上千个技术难题。多年来,作为业内知名的爆破专家,彭祥华拒绝了很多公司几十万年薪的邀约,依然奋战在爆破一线。无论天南海北,祖国需要的地方,他从不缺席。彭祥华说,隧道爆破工人最希望看到的,就是隧道贯通的时刻一束光照进来,那时工人们的心情暖洋洋的。“干了这么多年,遇到再大的难题,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看到那束光。”2019年4月,彭祥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9日 13:57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