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菜根谭(详解版)

微信扫一扫 ×

  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部书是《菜根谭》。

  《菜根谭》的作者是明代万历年间的洪应明。关于洪应明,《明史》中没有记载,其他史书也很少提及。洪应明的生平事迹,只有从他自己的著作以及别人为他的著作所写的题记、序跋中进行梳理。根据现有的材料,我们可以得知: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四川新都人,也有说是江苏金坛人,早年热衷于仕途,曾到南京求官,晚年归隐山林,潜心著述。他与袁黄、冯梦祯、于孔兼都有交往。袁黄,号了凡,就是著名家训《了凡四训》的作者;冯梦祯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于孔兼是万历八年进士,曾到无锡参与东林讲学。

  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本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格言集。明朝万历年间,社会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但朝廷上下却是醉生梦死,腐败横行,奸权当道,正人君子被排斥,有识之士被埋没,社会风气日下。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洪应明,虽学识渊博、才智过人,却在仕途上屡受挫折,志不得伸,这让他对社会现实有了入木三分的观察和深切的体会。《菜根谭》这本格言集凝聚着洪应明对整个人生社会万种世态的分析,饱含着他企图拯救社会、劝人为善的一片苦心,也显示了他的学识和修养。本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无所不及,读之不仅趣味盎然、富有哲理,而且言近旨远、促人警觉,同时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书名取“菜根”二字,颇有味道。有人认为是取自宋朝学者汪信民的说法: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够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坚定信念,持之以恒,那么,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也有人认为是取自南宋朱熹的说法:“某观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哉!”洪应明的好友于孔兼则说:“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洪子曰:‘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其所自警自力者又可思矣。”于孔兼为洪应明的好友,其说或更接近作者的原意。

  《菜根谭》成书后,流传很广,今天所能见到的版本,大致说来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明末高濂编辑的《遵生八笺》附录本,分为前集和后集,书前有于孔兼的题词,卷首有“还初道人洪自诚著觉迷居士汪乾初校”字样。另一个系统有的版本也分前、后两集,前集再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四编,后集为概论一编;有的则不分前、后集,而直接分为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编。比较两个系统的各个版本,其所收章数和次序都有不同,但总的来说,第二个系统的章数明显多于第一个系统,目前我们常用的也是第二个系统的版本。

  《菜根谭》将《修省》放在开篇,意在强调修身的重要性。唯有修身立德的人,才能经得住考验,抵挡得住外来诱惑,抵制歪风邪气,与不良行为作斗争。洪应明始终认为德行修养是成事之基。他说:“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良好的德行修养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就像兴建楼宇,如果基础不牢固,是不可能经久耐用的。由此可以推论出一个人是否能做出积极的贡献,取决于他的德行好坏,有才无德的人,学识越广,权位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反而可能越大。正如书中所言:“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人用人时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那么,如何修身和保持良好的德行呢?洪应明提出要摒除心中的贪念。人的正常欲望应该得到满足,但凡事都要有度,欲望过度,就是贪。书中说:“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在洪应明看来,人不可有贪欲,一旦有了贪婪偏私的念头,即便原本刚直的性格也会变得十分懦弱,会使原本聪明的头脑变得昏聩,使仁慈的心地变得残酷,使纯洁的人格变得污浊,最终的结果就是毁掉这个人一生的品格和美德。所以,做人应当淡泊名利,把“不贪”二字作为修身之宝。书中还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不轻易责难别人小的过错,不随便揭发别人的生活隐私,不对他人以往的过错耿耿于怀,这三个原则是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这三者也是对一个人德行的要求。

  当然,修身养德是件不容易的事,这一点洪应明看得很清楚。他说:“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具有纯金美玉一般的品德,就要经历烈火般的锻炼;要想做出一番大事业,就要经历艰难险峻的考验。无论是“从烈火中煅来”,还是“向薄冰上履过”,都是修身必须经过的过程,所谓“烈火炼真金”,“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说的都是这个道理。这就需要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和知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清廉纯洁又有雅量,有仁义之心和敏锐的判断力,洞察一切而又不苛求于人,正直而又不过于矫饰。这是洪应明心目中“懿德”之人的形象。

  《菜根谭》还强调从政者要廉洁奉公。“居官有二语:‘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在洪应明看来,获得不该得到的利益,是遭受祸害的根源。因此,为官者要具有廉政意识。洪应明还说:“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这句颇有辩证思想的话,意在指出真正清廉之人,其廉洁思想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他不会把清廉作为噱头四处宣扬,从而给自己歌功颂德。为官清廉者,应该做到心如规矩、志如尺衡,要严格自律、坚持原则。

  对于为官者,书中还说:“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这是要求为官者要慎独自律、表里如一,即使在细微的地方也不可粗心大意;即使在没人听见、没人看见的地方,也绝对不做见不得人的事;尤其是处于贫困潦倒之时,更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关于家庭教育,书中说:“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典范。”对于交友,作者提出要慎重,认为:“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书中还指出,凡事都要有度,超过了度,好的事物也会向不好的方面转化,比如:“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

  总之,《菜根谭》这部书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推崇,它对于我们修养心性、学习为人处世之道、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6日 10:29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