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字典,大多数人知道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而要问现存最早的一部词典是什么,恐怕很多人就回答不上来了,它就是“十三经”之一的《尔雅》。本讲我们就来介绍这部书。
关于《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现代学者通过细致的文本研究,大多认为《尔雅》大致成书于战国末年,秦汉间略有订补。应该说,这样的结论是较为合理的。
关于《尔雅》的书名如何理解,同样是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尔”通“迩”,就是走之旁加个尔字,是近的意思;雅,意思是正,指当时的通行语。近之以正,就是用通行语解释词语的意思。《尔雅》一书在形式上很像今天的词典。虽然它在古代被誉为“学问之阶路”,但今天的读者对它往往望而生畏。其实大可不必,这本书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知识宝库。
从内容上看,全书共十九篇,《释诂》《释言》《释训》解释一般语词,《释亲》《释宫》《释器》等十六篇则解释专业名词,涉及亲属称谓、天文地理、草木虫鱼等。关于此书价值,郭璞在《尔雅序》中有精到的说明:
一是解释、辨析词义。二是为文学创作提供资源。三是书中大量的天文地理、草木虫鱼知识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做到博物多识。
我们在对《尔雅》的体例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之后,如何逐步深入地阅读它呢?当然没有固定之法,因人而异。但《释诂》《释言》《释训》三篇纯为词语训释,《释亲》讲古代亲属称谓,其中一些名称已离现代生活较远。所以这四篇初读时都颇为枯燥,很难令人产生兴趣,倒不妨先从其他几篇中挑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条目进行阅读。尤其是《释地》及草木虫鱼诸篇,记载了许多有趣甚至奇怪的名物,更容易激发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或许阅读、调查一番之后,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常见却又陌生的东西竟这么有趣!有了意外收获,就更容易产生阅读兴趣,如此不断积累,必能获益良多。
《尔雅》无疑是我们了解古代思想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其中一些内容体现着古人的思维方式,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图景。因此阅读时对文字背后蕴含的思想观念也应有所注意,如《尔雅·释畜》说“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即两脚有羽毛的称为禽,四足有皮毛的称为兽。古人做出如此分类,当然是对自然界进行观察的结果,而古人对这种现象的阐释则更为有趣,他们认为有翅膀的动物脚就少,善奔跑的就没翅膀,这其中是蕴含着天道的,那就是凡事不可能好处占尽。这种阐释世界的思维和方式是十分有趣的,而且所揭示的道理同样很有意义,引人思考。
总之,《尔雅》包蕴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古人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绝好切入口。对专业研究者来说,《尔雅》更重要的是其学术价值,在词汇学、训诂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一般读者不妨将其视作一本博物书和一面观照传统文化的镜子,细细研读,不必求快,必能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