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管子

微信扫一扫 ×

  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管子》这部书。

  管子是一个人,就是我们熟知的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他辅佐齐桓公称霸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至于《管子》一书,先秦的韩非,汉代的司马迁、班固以及历代官修史书都题管仲著。现在的一般看法是,这部书是管仲学派从春秋到汉初代代积累的智慧结晶,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一部经邦治国的百科全书。

  《管子》经过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的整理校勘,定为八十六篇。宋代以后有十篇亡佚,剩余七十六篇,编排为八组,即《经言》九篇、《外言》八篇、《内言》七篇、《短语》十七篇、《区言》五篇、《杂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轻重》十六篇。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管子》。

  《管子》这部书的最大特色,是其思想的融通性。它积极吸收和融合了其他各家学说的优秀成果,其中的许多内容既能够被齐国统治者所采用,又能够为后世诸多朝代的统治者提供借鉴。

  那么,时至今日,《管子》一书的现代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首先,《管子》一书对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对腐败的危害有着深刻认识。《管子》指出从政者腐败会产生许多危害。其一,腐败会造成民众贫困,影响社会安定。其二,腐败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公平正义。更严重的是,腐败还会直接损害国家利益,危及国家安全。正因为腐败有如此巨大的危害,廉政建设才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关乎民心向背、社会治乱、世风好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基于这种认识,《管子》把“廉”看作治国的“四维”之一。就是说,“廉”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纲领,背离了它,国家就有倾覆灭亡的危险。

  其次,《管子》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管子在担任齐国丞相时就深刻认识到“人”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价值,强调“人”是积累社会财富的主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对国家的兴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管子》还特别指出了“民心”的重要性,而得民心的关键则在于制定国家政策时要了解百姓的需求,顺乎民意,实施仁政,关心民众的疾苦,使其生活无忧。否则,就会失去他们的支持。

  第三,管子在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人才等诸多方面都有着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见解,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用人智慧。他采取了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措施,创设“三选制”,并要求人尽其才、量才使用。

  最后,《管子》中蕴含着法治思想。书中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也就是说,法是治理国家最有效的手段,这极大提高了法律的权威,体现了一种法律至上的思想。当然,仅仅有法还不行,更要严格公正地执法。在强调法治的同时,管子还不忘“礼”的作用,他提出“法出于礼,礼出于治。治、礼,道也”。可见,社会的稳定不仅需要法律的制裁,还需要道德的约束,道德与法治二者相辅相成,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2日 14:37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