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梦溪笔谈

微信扫一扫 ×

  上中学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活版》,写的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这篇文章出自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编写的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本讲我们就来谈谈这部书。

  《梦溪笔谈》共30卷,其中包括《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特别是作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总结了中国古代、尤其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达到的辉煌成就,详细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此书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梦溪笔谈》作为一部综合性的笔记,完全出自沈括之手,我们不禁要问,沈括的能力真的如此出众吗?书中的描述,特别是对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记录都是真实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

  沈括幼年的见闻以及多年的为官经历,使他对各地的风俗、社会的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沈括也是一位博学之士。尤为重要的是,沈括的成就与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分不开的。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使沈括注意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重视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还使他重视实践,身体力行,亲自观察体验,掌握第一手材料。

  总之,《梦溪笔谈》是沈括一生经历和学识的总结,沈括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大大提升了此书的价值。

  谈到《梦溪笔谈》的最大价值,莫过于它真实记录了北宋以前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这些成就直到今天仍令中国人自豪,令外国人赞叹。

  比如印刷术,特别是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但在正史中却找不到关于它的记载,而《梦溪笔谈》中则有着详实明确的记载,是关于这一发明的最早珍贵史料。沈括所总结的活字印刷术,比德国谷腾堡于1445年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要早四百多年。

  除了记录科技成就,《梦溪笔谈》一书还记载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而这些现象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对今人也有借鉴意义。试举两例:

  北宋有个叫柳开的人,年轻时性格狂放、华而不实、爱慕虚荣。他参加科举考试时,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把送给主考官作参考的文章装裱成一千多个卷轴。考试那天,他身穿短衣,亲自推着独轮车把这些卷轴送进考场,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考官的注意,博取名声。和他同时应考的,还有个叫张景的书生,这人写文章很有名,但他只是随身带了一部书稿呈给了考官。考官仔细阅读了考生们的参考文章,认为柳开所呈的文章虽然多达千卷,但内容极其空洞,因此没有录取他;而张景的书稿则受到考官的赞赏,立即将其录为优等生。事后,人们编了一句俗语来评说这件事:“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凭真才实学,想靠炒作、玩花架子出人头地,最终只能留下千古笑柄。

  宋代还有个叫李士衡的人,一次,他奉命出使高丽,随行的副手是一武官。高丽人送给李士衡和副手很多礼物,李士衡是个不重钱财的人,他将礼物全部交给副手经管。回来时,所乘船有点漏水,那个副手担心自己的礼物被水浸湿,便多了个心眼儿——在装船时,故意将李士衡的物品放在最底层,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最上层。谁知船行到海中时,遇到了大风浪,船夫要求将船上的货物扔到海中以减轻船的重量,否则,船就可能翻了。于是,大家忙着往海里扔东西,扔到将近一半时,风平浪静了。副手一看,因他的东西在最上面,所以几乎都被扔到海里了,李士衡的物品则完好无损。这个故事说明:做人心术要正,否则往往会贪小便宜而吃大亏。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2日 15:52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