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明代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辑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它们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因为这三部书中都有一个“言”字,所以又合称为“三言”。
冯梦龙一生做官时间不长,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著述上。据统计,冯梦龙的著作有五十余种,其中大部分都是通俗文学或民间文学作品,它们涉及了当时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所以有人称冯梦龙是“全能”的通俗文学家。而这些通俗文学作品中的代表就是“三言”。
作为文学家的冯梦龙,对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
首先,他认识到文学艺术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作用。他认为,好的小说应该能够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像《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这“三言”,书名的意思是“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可见,冯梦龙的主要目的还是想通过这些小说,劝喻世人,警诫世人,唤醒世人。
其次,冯梦龙认为《孝经》《论语》这些儒家经典文义较深,非一般市民所能读懂和理解,而文学则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因此,他强调文学作品要通俗化,要适合市民百姓的认知,他专注于创作、搜集、整理、编辑通俗文学作品,就是对这一思想的实践。当然,冯梦龙主张的通俗化,并不是一味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相反,他是主张“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高雅的俗文学。
应该说,冯梦龙的文学观是有进步意义的,他的作品能够为后世所认可,与此有着很大关系。
说到“三言”的编纂,我们还要从唐代开始流行的“说话”艺术讲起。所谓“说话”,就是讲故事。
到了宋代,这种“说话”的艺术更为盛行。当时“说话”的内容,共有四种。第一种是“讲史”;第二种是“小说”,就是讲述世态人情、悲欢离合等短篇社会故事;第三种是“讲经”,是关于佛教等的宣传;第四种叫“合生”,即由听众临时出题,说话人即席吟咏诗句。
为了便于讲述和授徒,说话人往往会把“说话”的底稿整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话本”,意思是说话时用的底本。起初,这个话本的内容比较简单,只起到备忘录的作用,类似于今天的讲话提纲。后来,随着反复地讲说,话本不断得到补充和丰富,再加上一些文人的润色和加工,便成为可以阅读的一种独特体裁的小说。后来,还出现了一种模拟“话本”的形式而创作的“拟话本”,它不是供艺人“说话”之用,而仅仅是给一般读者阅读欣赏的。
“小说”所用的话本,大都发展成为短篇小说。这种短篇小说,起初是一本一个故事,比较零碎和单薄。为了便于阅读,有人便将它们汇集起来,刻印出版,这就是短篇小说选集。
冯梦龙家中收藏有不少宋、元、明时期的话本,他用了不少精力,选出四十篇,进行编辑加工,先出版了一种。后来,又编辑出版了两种,共计三种一百二十篇。这三部书就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三言”所包含的故事,题材十分广泛,有写男女爱情的作品,有写朋友亲戚间互相帮助的侠义行为的作品,有揭露官僚地主僧道罪恶的作品,有写复杂的诉讼案件的作品,有写封建社会中少数人由贫贱到富贵的作品,有写神仙灵怪妖异的作品,有写文人雅士轶事的作品,等等。这些题材,基本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各个阶层和各方面的生活场景,特别是对于城市生活的风貌,有着较多的描绘。
“三言”差不多将当时流行的优秀话本全都收进去了,也就是说冯梦龙基本上完成了对此前话本的汇总和整理工作,因此,我们可以将“三言”看作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
“说话”艺术之所以有魅力,之所以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除了凭借语言技巧、动作表情的感染力之外,还要靠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则是“三言”的艺术特色之一。“三言”中故事的题材,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悲欢离合,而作者能够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选取最富有意义、最生动的情节,并把材料进行巧妙安排,合理剪裁,在较短的篇幅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极具生活的真实感。
《警世通言》中《玉堂春落难逢夫》一篇,两万余字。这个故事,回环曲折,事态的变化发展,强烈地吸引着读者。故事中写公子和玉堂春的爱情,写老鸨逼迫公子而玉堂春对公子百般维护,写玉堂春在大街上与老鸨公开评理,写王公子对案情的察访,均有声有色,令人痴迷。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故事情节虽然复杂,但头绪并不纷繁。因为话本小说需要照顾听众或读者的理解力,要把故事组织得有头有尾,条理分明,结构严谨。它没有现代小说中情节的突变和省略,没有事件发展的中断和飞跃,没有场合环境的陡然转换,而是始终沿着一个线索,有条理、清晰地叙述下去,不轻易遗漏重要的情节。
“三言”的第二个艺术特色是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一百二十篇作品,写到的主要人物有四五百人之多,许多人物的性格在故事的发展中表现得非常鲜明、突出。
我们读“三言”,一批妇女形象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杜十娘,她虽生活在“泥沼”之中,却始终保持着纯洁的心灵,她一旦掌握自己的命运,就绝不甘再次受人侮辱,当美好的希望破灭时,她宁愿反抗而死,也不肯忍辱偷生,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又如勤劳聪慧、爱憎分明的养娘璩秀秀,忍苦全夫、任劳任怨的婢女白玉娘,热情勇敢、诚挚志坚的玉堂春,出身虽低但操行高洁的金玉奴,矢志不渝、威武不屈的船家女刘宜春,等等。这些妇女所具有的品格和精神,无疑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重和赞扬。
“三言”中还描绘了一群城市平民的形象,如忠厚老实、待人诚恳的卖油郎秦重;冲破贞节观念的羁绊,和爱妻团圆的行商蒋兴哥;拾金不昧、救人之危的个体劳动者施润泽、朱恩;手艺高超、勤俭老实的碾玉匠崔宁;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仆役张主管;年轻热情的酒家子范二郎;技艺高超的木工张权;还有各种小买卖人、读书人、店员等等。从这些人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社会中平民的生活和思想,了解他们的喜悦和悲苦。应该指出的是,“话本”和“拟话本”本身就是给市民阶层欣赏和阅读的,众多的平民形象,可以拉近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到就是在写自己身边的故事,自然能够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
此外,“三言”中还揭露了封建剥削阶级的卑鄙、刻毒、贪婪和丑恶。如《醒世恒言》中《隋炀帝逸游召谴》一文,揭露了帝王奢靡的生活;《喻世明言》中《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一文,写的是奸臣贾似道的一生,等等。
这样一部凝结编者心血的作品,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在“三言”的影响下,明末清初的文坛掀起了一个短篇小说收集和创作的高潮。不少文人整理话本,或模拟“三言”的题材和体裁,创作“拟话本”。比如明末凌濛初编的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就是例子。明末清初时,“三言”还传到了日本,对日本的通俗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总之,“三言”是一座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是一笔宝贵的文学、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阅读。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