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文选

微信扫一扫 ×

  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它就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这部书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发展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萧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本是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然而,天妒英才,萧统英年早逝,谥号“昭明”,所以后世称其为“昭明太子”,他主持编纂的《文选》,也就称《昭明文选》。

  《文选》所收文章时代上起子夏、屈原,下迄梁代。从文章分类的实际情况看,大致划分为赋、诗、杂文三大类,又分列赋、诗、骚、诏、册、表、教等三十八小类。赋和诗所占比重最大。

  《文选》中的文章,以辞人才子的名篇为主,强调的是以“文为本”。因此,后来习称为经、史、子的著作一律不选。但是史传中的“赞论序述”则予以收录,因为它们合乎“能文”的选录标准。也就是说,《文选》的选录标准并非是以文章的立意为宗,而在于辞藻的华美、声律的和谐以及对偶、用事切当这样的艺术形式。这种标准,实际上是为古代文学划定了范畴,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文选》作为一部诗文总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这部书保存了丰富的文学资料。根据《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的著录,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作品散佚很多, 而《文选》保存了丰富的诗文资料,有些作品就是因为被《文选》选入才得以保存下来。这使得《文选》成为我们今天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必须参考的文学典籍。

  其次,这部书选录了众多的诗文佳作和名篇。举例来说,在辞赋方面,汉赋今天存留者不多,在不多的汉赋中,其精华已被《文选》所选录,像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这都是写京都大赋的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为汉赋创立模式,为后世模拟之准的;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均为他的名作,等等。诗歌方面,两汉诗歌,《文选》选录36首,其中《古诗十九首》最为著名。文章方面,像孔融的《荐称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诸葛亮的《出师表》、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名篇,也被选入。可以说,萧统以前,文章的英华,基本上总结在《文选》一书里。

  此外,《文选》还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李善的《文选注》就保存了不少已佚古籍的片断,兼有诸多古人的注释,这是史学中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料。更为重要的是,《文选》保留了很多原始史料。这里以干宝的《晋纪总论》为例。《晋纪》久已散佚,但唐修《晋书》及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都引用了干宝的《晋纪总论》,这充分说明了史学家对《晋纪总论》的重视。可惜的是,《晋书》及《资治通鉴》并没有完全忠实于原文,而是作了不同程度的删节。根据研究,被删节的文字并非琐言赘语,而是可以反映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也就是说,正是《文选》收入了《晋纪总论》,才使得我们得见这篇文章的原貌,这对研究晋代历史是有重要意义的。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2日 16:30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