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新序(详解版)

微信扫一扫 ×

  本讲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部有关古代君臣之道的历史故事集,书名叫《新序》,这本书是西汉后期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和目录学家刘向编撰的。刘向出身于西汉皇族,其先祖楚元王刘交为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家学深厚,又好学不倦,于是成为了一位博通古今的大学者。

  刘向一生主要活动在西汉宣帝、元帝、成帝三朝。为官期间,他因屡次上书弹劾外戚宦官专权而触犯权贵,以致两次入狱。汉成帝时,刘向受诏校勘当时的宫廷藏书,写成了目录学专著——《别录》,为我国的文献整理与文化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像《战国策》这样的著作,也是刘向整理编订而成的。

  此外,刘向本人也是能文善赋、著作颇丰。《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其辞赋三十三篇,只可惜大部分已经亡佚。

  今日通行本的《新序》,经宋代文人曾巩整理,厘定为十卷,即《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一卷、《义勇》一卷、《善谋》二卷。

  《新序》一书的内容丰富,从舜、禹的传说,到先秦的事迹,以至汉代的史实,无所不包。据学者研究,这些历史故事主要来自《韩诗外传》《吕氏春秋》和《史记》三部书,其次是《新书》《左传》《战国策》《韩非子》《淮南子》,此外像大小戴《礼记》、《公羊传》《穀梁传》《春秋繁露》《晏子春秋》《孟子》《荀子》《庄子》《管子》《商君书》《吴子》诸书也有采录。当然,对于各种书中的故事,刘向并不是杂钞杂纂或做简单的拼凑,而是有一定的取舍又有不少的润色加工,并适当加进了自己的观点和评价,这大大提高了《新序》一书的价值。

  那么,刘向为什么要编《新序》这部书呢?原因在于元帝、成帝两朝,正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刘氏皇权日渐衰落之时。刘向对此十分痛恨,他希望刘氏皇帝重掌朝纲。他编《新序》的宗旨,就是“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从而起到“戒天子”的作用。也就是说,《新序》是一部有关君臣之道的历史故事集,刘向编撰此书的目的是以古鉴今。其基本出发点就是期望君主能推行仁政、宽惠养民、敬德修身、尚贤授能,反对荒淫奢靡、暴虐骄横;同样,臣下亦须坚守德义、笃行仁道,要忠于国事、恪尽职守、公正耿直、善于谋划。这既是刘向为君主所陈的“法戒”,更是他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时至今日,《新序》一书仍有其借鉴价值。

  首先,《新序》一书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西汉时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十分盛行。他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刘向则重视人的能动作用,认为人的懿德善行可以改变天意,转危为安。《新序·杂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孙叔敖见双头蛇而杀掉它,本以为自己会死,因为传说谁看见双头蛇就会死,但他怕别人再看见这条蛇,于是把它杀了,也就是立了德,结果“有阴德者天报以福”,孙叔敖不但不死,后来还做了令尹,声誉很好。注重人的力量,对人的礼赞,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刘向继承了这一传统,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把人置于和“天或神”相对照的关系中,说明至高无上、威力无比的“天或神”在德行高尚、积极有为的人面前也会退让三分,并由此凸显了人的伟大,张扬人的价值。这既是对儒家传统的发扬,也是把儒家重视人的思想进一步深化。

  其次,《新序》强调人的德行,认为人必须懂得忠信义,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新序》的《义勇》一章所写的人物都严守君臣之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一股大义凛然的浩然之气。像齐国崔杼杀了齐庄公,让士大夫发誓支持他,盟誓不诚心者杀头。晏子却不怕威逼,义正词严地加以拒绝。在生死关头,宁死也不违背主君,也不丧失自己的意志,这其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其实,在先秦汉代,“忠”的对象很广泛,并不限于忠君。忠于祖国、忠于朋友,都属于“忠”。“信”就是守信用,《新序》中记载了季札挂剑的故事,时至今日,这个故事仍广为流传,被誉为诚信的典型。此外,在《节士》一章中刘向有几句议论,赞扬柳下惠的守信:“柳下惠可谓守信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存鲁君之国。信之于人,重矣,犹舆之輗軏也。”“輗軏”是马车的关键部位,缺少则车不能行,以此比喻“信”对人的重要性。《新序》中提倡的“义”,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对财物不苟取,第二是保持自己的气节。可以看出,《新序》把忠信义抬到很高的位置,说明刘向已经意识到,道德文化可以约束、规范人们的言行, 可以丰富、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如今我们读这些故事,对人格和德行的塑造同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第三,《新序》提倡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刘向在《新序》中对“仁政”做了解释,所谓“仁政”,就是要“尊天事地,敬社稷,固四国,慈爱万民,薄赋敛,轻租税”,就是要“恤鳏寡而存孤独,出仓粟发币帛而振不足,罢去后宫之不御者,出以妻鳏夫”,就是要“有德于天而惠于民”。总之,实行仁政,就是统治者要宽容仁厚,要给百姓以宽松的生活环境。刘向还举了商汤网开三面而致四十国来归,周文王泽及枯骨而天下归心,齐桓公不计前仇任用管仲则得以霸等事例加以佐证。可以说,这也是刘向“民本”思想的体现。

  第四,《新序》强调崇俭抑奢,特别是对上层统治者而言,更应如此。刘向认为,君主应当俭以率下,力戒奢靡。在《谏营起昌陵书》中,刘向曾列举周秦以来君主躬亲节俭而昌,残暴奢靡而亡的史实,尖锐地批评了汉成帝大兴陵墓之举。正因为如此,在《新序》中,刘向专设《刺奢》一卷,对君主的奢侈淫乱、残害百姓给予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最后,《新序》提出了贤人治国的思想。刘向认为贤人是国家之宝,治国之本。在《新序》中,他通过秦使者观楚之宝的故事,强调“国之所宝者乃贤臣”。他又借魏文侯之口指出:“仁人也者,国之宝也;智士也者,国之器也;博通士也者,国之尊也。故国有仁人,则群臣不争;国有智士,则无四邻诸侯之患;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尊。”他还历述自五帝三王至秦汉之世大量任贤而治、失贤而亡的史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贤人的重要性。正是因为贤人的重要,刘向进而指出:作为君主,治国的首要任务就在于举贤任能,在此基础上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事业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2日 16:25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