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徐霞客游记(详解版)

微信扫一扫 ×

  提起徐霞客,我们立刻会想到他的名著《徐霞客游记》。这部用日记体写下的著作不仅是我国地理学史上一颗闪亮的明珠,而且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书中关于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广泛而深入的考察记述,尤其具有科学价值,是世界最早有关这一研究的宝贵文献。

  徐霞客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文章和诗虽然写得好,但和一般读书人的志向不同,他自幼便对写八股文应试科举不感兴趣,而是喜欢读历史、地理和游记一类的书籍。

  徐霞客之所以能够以毕生精力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是与他母亲的支持分不开的。

  徐霞客的母亲思想开明,她得知儿子要去旅行,表示坚决支持,还对他说:“身为男子,应该志在四方,怎么能够为了母亲就留在家里,这和圈在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辕里的小马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她亲手为儿子打理行装,鼓励儿子旅行。徐母还嘱咐儿子:你游览时,要作好详细的记录,回来拿给我看。应该说,《徐霞客游记》的写成,也和徐母的这句话有很大关系。

  徐霞客自20岁游太湖开始,到54岁从云南抱病回家为止,旅行持续了33年。

  徐霞客在世时,由于长年在外考察,毕生的考察记录没有来得及整理。也就是说,徐霞客去世时,这部“游记”还是手稿,没有编订成卷,只有一些传抄本流传民间。直到徐霞客去世135年后,才第一次有刻本问世,并定名为《徐霞客游记》。

  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内容广泛而丰富。《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字数最多的游记。它的内容涵盖了自然和人文两大类,作者关注面十分广泛,记录的内容十分丰富。自然方面,像风景名胜、大山大河、岩石洞穴、气象气候、动物植物等,都是他探讨的对象。人文社会生活方面,像文物、碑刻、年节、民俗等,也都是他感兴趣的内容,并记录在书中。

  第二,描写详尽而细致。徐霞客写游记,绝非泛泛而谈,而是有针对性的全面记录。像他对大理石的记录详到花纹、尺寸和位置;对蝴蝶树则详记了其位置、花和叶的形态、开花的时间,并“折其枝、图其叶而后行”;记少数民族妇女的装束,详载发型、发辫的多少、盘垂方式、巾帽使用等。这些都是难得的历史资料。

  第三,记录真实而可信。徐霞客在日记中所作的记录,都是他经过实践而得出的认识、体会和感想,因此是十分真实的,这也是学者将《徐霞客游记》看作是科学文艺作品的原因。

  第四,结构完整而精细。《徐霞客游记》的内容可以分成四部分——正文、小字夹注、专条附记、有篇名的专文。正文是该书的主体。以时间为经,行程为纬,按日系事,步步展开,引人入胜。后三者范围不同,规模各异,对重要问题层层展开,进行横向解剖。小字夹注多为解释性内容;专条附记是正文的发展或补充,是徐霞客写的学术札记,内容多涉及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心得,或相关的地方史事,文字详略不一,附在相关日记之后,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有少数专文冠以篇名,是对该地区的专题研究,附在相关地区之后,如《永昌志略》《丽江纪略》等。

  谈到《徐霞客游记》的现代价值,首先它是一部科学文艺作品,其核心还是科学性,它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举例来说,书中研究了我国的地貌水文,正确指出了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纠正了一千多年以来按照古籍《禹贡》说法,把岷江作为长江上游的错误观点。在西南地区,徐霞客用了三年时间对石灰岩地貌和岩石性质进行深入考察,正确描述了石灰岩的各种特征,并将观察的现象做了分类和整理,记录在书中,这是前无古人的。徐霞客在这方面所作的科学贡献极大,比起欧洲1774年爱士培尔、1858年罗曼对石灰岩进行的考察,要早二三百年,而且他对钟乳石、石灰岩地貌成因的分析,也与今天基本符合。书中还记载了火山现象与地热资源。徐霞客在云南腾冲附近发现了火山遗址,他到打鹰山附近考察,并在那里看到了丰富的地热资源。今天看来,对地热资源的考察是极具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此外,书中对我国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气象也作了非常认真的探索和科学记载。还需指出的是,徐霞客在旅行考察中,不仅通过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还运用与建立了很多正确的地理方法,比如注重数据的描述记载方法,实地考察与文献记载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对比分析、采集标本的方法等。

  其次,《徐霞客游记》记录了由于自然条件与社会历史的差异而形成的各种民俗,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在生产风俗方面,书中反映了因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各地职业特点,居民的职业选择与当地的物产有着天然的联系。像浙江临安县的内外楮坞村多产楮树,因而“家家以楮为业”。书中还记录了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广人稀,而实行轮作制的特殊风尚。在节日风俗方面,书中所述除常见的元旦放爆竹,元宵观灯,端午挂蒲艾、喝雄黄酒,重阳登高外,还记载了一些边疆地区的特殊风俗。在衣食住行方面,书中则记述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服饰、各地的特色食品、各地的住宅建筑与居住风俗、西南地区特殊的交通运输等等。

  第三,《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游记一般是由游者所到、所见所闻、所感三种元素构成的。其中所到是游记的骨架,所见所闻是游记的血肉,所感是游记的灵魂。《徐霞客游记》以日记的形式展现,一般先叙述日期、天气,然后叙述所到之处、所见景物,最后才抒发自己的感情。徐霞客不是为了日记而写日记,而是在所见所闻后,自然而然地抒发自己的真切感受和真实想法,加之其自幼便有良好的文字功底,使他能够用简洁流畅、生动形象的文字,将大自然美好的面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使他的游记成为了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就说:“《游记》乃千古奇书”,“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最后,还应指出的是,作为旅行家的徐霞客那种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精神,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去学习。徐霞客在旅行考察中,主要靠自己的徒步跋涉,偶尔乘船,很少骑马。有时还要背着自己的行李赶路。他所到的地方,又多是一般人足迹所不至的。登危崖、攀绝壁、涉洪流、探洞穴,冒狂风暴雨,行丛林绝径,有时真是出生入死,更常常要忍饥挨饿,至于人事的挫折,如遇到强盗,断绝粮食,就更不必说了。特别是他晚年西南之行,连续三年多的时间,出入丛山峻岭之间,确实历尽人间艰险。但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每当一天行程结束,他总要把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有时日行百里,到了晚上还要在危垣破壁之下,点起油灯写作,即使露宿山野时,也不中断。了解徐霞客的这些经历后,我们在读他的游记时,定会被其坚定的毅力、顽强的意志,以及不畏艰险、勇于探索自然奥秘的决心所深深打动。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2日 16:22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