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晏子春秋

微信扫一扫 ×

  提到晏子这个人,我们会想起晏子使楚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故事中的晏子集勇敢、智慧、气节于一身,为后世所敬仰。据记载,晏子名婴,是春秋后期齐国人,他的主要政绩是在齐景公时。要说专门记载晏子思想和言行的一部著作,则非《晏子春秋》莫属了,本讲就为大家介绍这部书。

  今天我们看到的《晏子春秋》共八卷,215章,分为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

  一般认为,《晏子春秋》一书是以齐国晏婴的生平事迹为依据,又辑缀了有关他的逸闻轶事及民间传说,从而记载了人们心目中的晏子的思想言行,塑造了晏子这位正直贤明、堪称楷模的杰出政治家的形象。

  说到《晏子春秋》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晏子春秋》强调了实行德政的必要性。书中多处提到“德”字,“德”成为这部书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晏婴认为仅仅靠勇力是不可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如果一味地尚勇好斗甚至可能给国家带来灾难,只有修德,实行德政,才能使天下归附。那么,德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在晏子看来,就是“任贤爱民”,可见他已经充分认识到民心向背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体现,对当今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不无借鉴。

  其次,《晏子春秋》还强调要举贤任能,惩治奸佞之人。晏婴认为人才是国家社稷治乱的根本,能否选贤任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兴亡。在具体操作上,他提出要从一个人的社会交往和实际生活中的关键时刻,来具体考察他的优劣,而不是靠道听途说和一面之词来作决定。此外,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要注重其所长,不能过分究其短。在举贤用贤的同时,晏婴还主张惩治奸佞小人。

  第三,《晏子春秋》提出要力戒奢侈、躬行节俭。齐景公时,奢侈腐败是齐国朝政的一个突出问题。齐景公生活奢侈腐化,下面的众多大臣自然也不例外,但齐国百姓的生活却捉襟见肘。为了国家政局的稳定,晏婴一次次地劝谏景公要止奢侈、行廉政。不仅如此,晏婴更是从自身做起,成为节俭力行的典范。晏婴提倡节俭的作风,不仅改变了齐国奢侈的政风,同时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稳定了人心,并最终在中国历史上树立了廉相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四,《晏子春秋》主张刑法赏罚要妥善公正。“不以私恚害公法”,“刑罚中于法”,都是在强调要严格依法办事。晏子提出贤君治国当“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就是说不能因一时高兴而给予奖赏,也不能因一时生气而施加刑罚,这是使国家安定的良策。

  最后,作为辅政之臣的晏婴为了齐国的发展常常要对国君进行劝谏。然而劝谏并非易事,《晏子春秋》中记载的晏婴劝谏方式和技巧对今人不无启发。比如“以退求进式”,这种方式看似退却,实为进攻,就是用以退为进的手段,给对方造成压力,迫使其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进行改正。书中记载:“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晏婴感到很寒心,在指出齐景公的错误后,“鞭马而出”。齐景公一看晏婴真走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让人将晏婴追了回来,并表示要听从他的劝谏。再如“铺陈渲染式”,就是对要表达的观点夸大形容,反复烘托。这种方式可以使正确的观点更鲜明、更突出,也可以将错误放大,使其暴露无遗,从而引起对方注意。晏子劝谏的艺术,被后世大臣所继承和发扬,对匡正君主的过失起着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2日 16:13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