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部记录上古时代礼仪的重要典籍,它就是《仪礼》。
《仪礼》与《周礼》《礼记》一起合称“三礼”。今本《仪礼》共十七篇,内容丰富,为我们了解中国上古社会的礼仪制度、民俗民风、社会经济、宗教文化、伦理道德、语言状况等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的《仪礼》有古文和今文两种。到了东汉时期,出了一位学者名叫郑玄。他游学十余年后,回归故里,聚徒讲学,弟子达数百千人;并潜心学术,遍注“五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是最早为《仪礼》全书作注的人。经过郑玄杂采今、古文并为之作注的《仪礼》,就是当今通行本的《仪礼》。
今本《仪礼》的次序为: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仪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性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
必须承认,《仪礼》中所记载的种种礼典,绝大多数已经在当今社会中消失,即使没有消失,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今天还有重读《仪礼》的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从《仪礼》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它主要记载的是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书中很少讲关于礼的大道理,只是把礼仪程式一项一项详细地记下来,因而它的一个很大价值就在于它作为史料保存了古代礼俗。现代的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都对古代社会的风俗礼仪,包括婚丧、祭祀、聚会感兴趣,为什么?因为它一方面可以了解今天本民族人们生活的风俗习惯,是如何从古代演变过来的;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这些古代的资料,印证这一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异同。此外,《仪礼》中记载的有关古代宗法制度、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这样一些价值很高的资料,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能够让我们去认识和想像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和思想世界。
其次,《仪礼》中的《乡射礼》,记载了先秦时期竞技运动的完整规程,将它与《礼记·射义》合读,可以发现,中国式竞技运动,不仅年代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当,甚至更早,而且人文内涵更为鲜明。在体育运动日渐商业化的今天,重读《乡射礼》,对于正确理解体育运动的真谛,促进人的内外兼修,全面发展,极富启迪意义。
第三,《仪礼》中的《聘礼》,是迄今为止我国年代最早的成文的外交礼的“法典”,将它与《礼记·聘义》合读,可知中国式的外交礼仪,强调相交以德,鄙视金钱奥援,充满理性精神,证明中国自古相传的道德立国的理念,绝非虚言,这为我们观察当今的国际事务,提供了一把崭新的标尺。
此外,《仪礼》中详尽地记述了古代宫室、车旗、服饰、饮食、丧葬之制,以及各种礼乐器的形制、组合方式等等,考古学家每每要用它与考古遗址及文物相印证。而书中保存的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也为文献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提供了研究上古时期语言的资料。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