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只想对村民负责,把事情做好——记山西天镇县窑沟村党支部书记宋海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网页

  金秋十月,层林尽染。驱车驶向山西天镇县赵家沟乡,干净平整的水泥路直通窑沟村。村民们祖祖辈辈都在土崖上打窑为房,因此得名为“窑沟”。

  身材不高,脸膛黝黑,额头爬满皱纹,看上去有些拘谨,站在村委会大门口的老汉,便是窑沟村党支部书记宋海旺。他看上去只是一个庄稼汉,实际上已多项荣誉加身,“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最美支部书记”“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面对诸多荣誉,宋海旺最喜欢的是村民对他的评价——窑沟村的“定心丸”。他解释道:“说明我对村民有用,这让我很踏实。”

“当村支书就得给村里做事”

  “小时候家里穷,弟弟妹妹多,没得地方睡,我就跑到村委会的办公室打地铺,顺便给他们看看门、扫扫地。”这是宋海旺与村委会最初的结缘。“当时看到村支书,心里很羡慕,很想像他一样给村里做点事情。”

  1976年,宋海旺加入了党组织。入党后,他便临时接替村委会主任的工作,这一干便是整整十年。1986年,宋海旺当选窑沟村支部书记,从那一刻起,他就对自己说:“一定要对村民负责,带他们过上好日子。”

  回想当初,窑沟村的日子真的是难。

  “泥泞路、土围墙,半倒半塌土窑房,柴草垃圾尘风扬,烂泥洼在屯中央。”虽是村民自嘲式的顺口溜,却也是窑沟村的真实写照。

  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发展从何谈起?

  宋海旺苦苦思索,常常步行几十公里到附近发展好的村子里学习、请教。“人家能发展好,我们村也可以!”带着这股倔劲,宋海旺在支部会上提出了“种植讲科学,养殖求效益,外出打工增收入”的致富思路,得到了全体村支委的认同。

  思路有了,宋海旺带着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村民有了责任田,更要有专业指导,在他的倡导下,科技夜校办起来了,市、县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为村民讲授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同时,还在大田中进行了“地膜覆盖玉米示范”“病虫害防治示范”和“土豆制种”等科学试验。作物间作套种,提高了复种指数,不仅增产,而且增收,村民尝到了甜头,看到了致富希望。

  窑沟村有山有草有饲料,历来有养殖牲畜的传统,要想致富,宋海旺认为养殖必须有效益。

  发展养羊,宋海旺自费从省农科院购回百余只优质小尾寒羊,低价转给村民,帮助他们创收;鼓励养猪,建议村委每户补贴60元成本费,让村民放心踏实干;养殖肉驴,抢抓政府政策扶持的机遇,捷足先登上项目,养殖肉驴初具规模;饲养柴鸡,向市里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还自掏腰包6000元,为村民买了养鸡必需的糠,现在每公斤柴鸡蛋卖24元,给村民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得到的已经很满足,追求的还在追求着”

  眼看日子越来越红火,一场天灾突如其来。

  2013年,窑沟村遭遇特大雨涝灾害,1211间土窑洞严重受损。窑洞被毁,村民的基本生活就塌天了。

  “得买些帐篷,让大伙儿有个避雨的地儿。”村里老人孩娃被淋,宋海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把亲戚朋友借了个遍,最终借到了5万块。拿到钱,揣在背心里,冒雨骑着摩托就去买帐篷。路上正好碰上了县领导来察看灾情,宋海旺立刻汇报灾情,县里上报省里,很快从太原拨来了一百顶帐篷,宋海旺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不走,死也要死在土窑里!”转移中,有位老人怎么都不肯走。宋海旺劝了半天,老人还是坚持,他转身就走了。再回来时,他带着自家的铺盖,放在老人床边,“这里危险,你不愿意走,我陪着你,也好有个照应。”

  在随时倒塌的窑洞里,宋海旺陪着老人住了3天,老人看着他熬红的双眼、泛白的嘴唇,终究不忍,同意搬进帐篷去住。就在他们搬出窑洞后不久,窑洞轰然倒塌。从那以后,老人逢人便说:“是宋书记救了我老汉一命。”

  窑洞塌了,新房建起来了。分配时,宋海旺却把房子让了出去,住在爷爷留下的土窑里。“不是不想住新房,但我的窑只是损坏一些,其他人根本没得地方住,让他们住我心甘情愿,不后悔。”他目光坚定,“只要村民过得好,我不怕牺牲。”

  虽已年过花甲,最初想当上村支书为村民做点事情的初心,三十多年来却一直未变。筹建修路、铺设自来水管、修缮学校、统建新房、带领村民脱贫……宋海旺竭尽所能兑现自己当初的诺言。

  “得到的已经很满足了,追求的还在追求着,我的人生路走对了,作为老党员我对得起村民。”66岁的老支书宋海旺欣慰道。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5日 16:33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