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北京理工大学:传承“延安根、军工魂” 用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牢牢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目标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效果。

  作为党于1940年在革命圣地延安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北京理工大学在79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把“延安精神”“军工文化”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作为育人的生动教材,不断激发广大师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注重将工作引向深入,用红色基因涵育时代新人。

  持续积累开发,丰富“延安根、军工魂”红色育人资源

  学校党委在组织广泛调研讨论基础上,凝练了“延安根、军工魂”精神文化内核,推进文化导向引领平台、文化载体支撑平台、文化氛围营造平台和文化影响传播平台“四大平台”建设,系统构建和形成了红色文化育人载体。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注重深挖“延安根、军工魂”的新时代表达,用北理工人报党报国、薪火相传的光荣品格教育激励师生。在国庆70周年阅兵中,学校深度参与了12个空中方队中的10个方队、32个装备方队中的26个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位于全国高校前列,学校研发的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和装备有力地支撑了新质战斗力形成,进一步凸显了学校的国防特色和办学优势,体现出北理工人“军工报国”的壮志情怀,这是“延安根、军工魂”的新时代表达,也是育人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主题教育,学校还通过组织离退休老教师口述历史等形式,挖掘学校与共和国共奋进的历史,激发师生情感共鸣;推出了《1949,北理工的新中国初记忆》深度报道,回首学校建国初期师生投身新中国建设的办学奋斗历程;举办“奋斗的印象 奋进的脚步”——“新华社镜头中的北理工”专题图片展,通过深入挖掘,精选出一批关于我校的新闻图片,以新华社镜头为视角,通过珍贵的新闻瞬间,展现学校在不同时期,师生砥砺奋进、校园昂扬发展的时代风貌。

  打造“红色”课堂,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学校强化思政课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的主阵地作用,在思政课建设方面提出并实现了“四个贯通”,即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贯通、与校史校情教育贯通、与社会实践贯通、与学生党建工作贯通。着力打造北理工特色的“思政金课”,思想政治课结合校史校情开展案例教学,推动将“党史、军工史、校史”融入思政理论课。 同时组织国防类相关专业课程充分挖掘自身所蕴含的“延安根、军工魂”思政教育资源,大力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把“延安根、军工魂”教育作为新生入校第一课,由校史专家、校院两级领导、辅导员等宣讲学校办学历史和办学传统,组织学生观看校史视频、参观校史馆等,并将本科生学习校史纳入形势与政策教育。学校在延安大学建立“北理工——延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联合教育基地”,积极传承红色基因。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党委书记赵长禄、校长张军为师生上好第一堂思政课,党委副书记深入到学生之中讲授微思政课“新中国第一个国庆日的北理工故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孙逢春教授为全体新生讲授“精工爱党报国,北理-中国电动车辆之源”思政公开课。2019级新生入学之初,通过开展行走学校“红色中轴线”、参观校史馆等活动,为新生在开学之初注入强有力的“红色基因”。

  开展“红色”实践,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

  通过一堂堂“行走的”历史课、国情课、专业课,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开展“学史明志、重走办学路”主题实践,在延安、井陉、张家口等办学旧址建立纪念碑,组织学生党员实践团开展学习走访。依托革命老区、国防军工企业和学校办学旧址的红色教育资源,先后建立9个高水平的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学生们结合寒暑假社会实践,走进革命圣地,融入红色故事,用“革命红”“理工情”塑造学生的精神锚点。

  2019年暑假期间,学校共有1000支团队、12000余名师生赴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9个国家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工作,参与实践师生总数、团队总量均居北京市高校首位。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深入总结实践成果,形成调研报告、访谈记录350份、324万余字,原创视频169部,以青年视角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壮丽篇章。组织开展21场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利用新媒体矩阵推出成果交流26期,带动青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9个团队入选团中央、北京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0个团队入围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评选。

  选树身边“红色”典型,发挥先进在育人中引领作用

  学校党委重视选树先进典型,加强主流舆论引导,推动校园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机制和方法,讲好北理工故事,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选树宣传一批传承“红色基因”的先进典型,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感召力。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紧密结合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围绕中心工作,注重及时挖掘、培育、宣传师生楷模和先进事迹,宣传师生身边可信可学、践行爱国奋斗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近一阶段以来,选树典型涵盖师生、离退休教师群体等,角度多元,覆盖广泛,有一生科技报国的王越、朵英贤等院士群体,有爱生如子的“全国模范教师”薛庆、有海外归来矢志报国的荣休教师冯长根教授、有以国家需要作为人生选择的已故著名飞行器专家祁载康教授、有“北理工1号”卫星研发者张晓敏研究员,同时,注重挖掘、宣传长期奋战在国防科技领域,为解决我国急需的“卡脖子”技术,而攻坚克难的科研团队和典型代表。

  打造校园活动“红色”品牌,滋养师生心灵

  学校党委将红色基因融入坚持16年开展的德育答辩工作,精心设计“德育开题”“中期检查”“德育答辩”等环节,每年举办“大学 青春 人生”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用红色文化引领这一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平台载体建设。邀请各领域大家名家走进北理工,形成了“百家大讲堂”等系列第二课堂教育品牌和精品活动。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校以“担复兴大任 做时代新人”为主题,全覆盖组织开展“学起来”“论起来”“唱起来”“讲起来”“做起来”一系列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紧抓国庆70周年等重大时点契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仪式感、沉浸式教育,全校各基层组织、各年级协同联动,强大的主旋律声势感染带动起了学生们的爱国奋斗热情,党的领导、党的主张,把真理和自信有效传递到师生群体中。团员青年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新思想”大学习、“时代新人标准”大讨论,以党的旗帜指引青年奋斗方向。4631名师生参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是本次国庆任务中参与师生最多的高校,用行动为祖国礼赞,用青春向祖国报到。团支部广泛开展“我爱你,中国”示范性主题团日活动。选树为国庆活动保驾护航的数字表演与仿真创新团队、科研报国的国庆志愿者龚恒衡等榜样群体和个人,引导青年学生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科技报国、军工报国之行。将“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融入青年创新创造,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2金2银3铜和高校集体奖。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30日 09:2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