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村社合一,产销兴旺笑意浓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在村合作社上班,一个月能拿3100元,加上分红一年收入超过6万元!”近日,贵州安顺市西秀区新合村村民石正昌提到自己的收入时,脸上掩不住的喜悦。

  两年前,石正昌一家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当地大多已摆脱贫困的农户一样,他家的改变,得益于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全面推行的党建引领“村社合一”机制。

  近年来,西秀区坚持党建引领,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僵尸社”专项排查清理,在已有合作社基础上,通过新建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方式,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农村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生产优势有机整合,因地制宜选准选好农业产业,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干部+贫困户+村民”的模式,推动“村社合一”合作社遍地开花。

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

  茶岭村曾是省级一类贫困村,“穷、脏、乱”,大家出门说话都没有底气,眼看着周边村寨搞发展,村两委聚在一起商量怎么办。村支书林显才提出“一个人带动一个团队、带富一方群众”的思路,成立“村社合一”合作社,流转土地,将原来零星散状产业聚拢统筹规划管理。以种植、养殖为主导产业,发展果林、茶叶种植。同时,村党支部开展悬挂“做合格党员、树先锋形象”党员公示牌活动,引导党员参与村党支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以产业发展为核心,西秀区打破地域、行业限制,在相互关联的‘村社合一’合作社、行政村、农业企业等组建产业联合党委,结合实际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采取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实行优先把“村社合一”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优先引导党员加入“村社合一”合作社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的党员培养“两个优先”方式,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为了稳步推进“村社合一”合作社建设,西秀区出台《西秀区加强“村社合一”合作社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突出做好“八个一”,即建立一套党建引领机制、建立一套科学股权结构、完善一套利益联结制度、享受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优化一套高效运营模式、制定一套资金风险防范机制、制定一套奖惩办法,打下乡村振兴坚实基础。

跟着村合作社干有福气

  “2017年,村两委成员每人自筹1万元作为产业发展的启动资金,成立新合村帆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说到这里,新合村村支书郭忠友神采飞扬,如今他也是合作社的股东之一,与合作社“患难与共”,工作起来干劲儿十足。

  在西秀区,像新合村帆景肉牛养殖合作社一样的“村社合一”合作社共有209个,覆盖17个乡(镇、城郊办)。为规范生产经营管理,西秀区制定合作社章程,依法选举理事会、监事会,推行村干部和“村社合一”合作社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该区还鼓励村干部出资入股,全体村干部出资额不超过“村社合一”合作社出资额的20%,调动村干部积极性。

  “我们只管好好种辣椒,不愁销路!”木头寨村轿木同馨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村支书胡细林有底气地说。以“村社合一”合作社为载体,西秀区实施“以需定单、市场化运作,以单定产、规模化管理,以产定扶、组织化实施”产业扶贫模式,保障精准产销衔接,针对农民不会种、不会养、不会卖等问题,整合专家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带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实现持续增收。

  “如今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有事做,跟着村合作社干有福气!”大坝村村民许忠义正在卖力地采摘刺梨,笑得合不拢嘴。在“村社合一”合作社推进过程中,西秀区通过带动、培训等方式补足合作社发展实力,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采取精准产销对接、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农企共同发展。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3日 13:48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