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6个暗访专题片、400余人现场质询……2019年以来,华阴市纪委监委会同华阴市广播电视台,围绕“生态环保、脱贫攻坚”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举办的两场《百姓电视问政》节目,让6个镇(办)、18个职能部门“一把手”和老百姓面对面,“问”出不足和差距,“问”出责任和担当,“问”出方法与成效。截至目前,其中涉及的各职能部门均按照承诺时间,全部整改到位,获得群众点赞。
“问”出不足和差距
“万象街口一家饭店油烟太大,熏得我们业主每天都不敢开窗户。这样下去不但对身体不好,也影响环保,实在让人无奈。”
“作为扶贫包联单位,在帮助村上发展扶贫产业时,有没有进行过市场调研和集体讨论?发展起来的扶贫产业最终能否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我是东方名城的业主代表,我们小区电费比国家标准高,业主没有及时交电费,物业就随意停电,群众生活很受影响。”
……
生活小区油烟排放如何管理?贫困村包联单位是否履职尽责?什么时候智能电表能抄表到户?……对14个事关华阴市创新发展的民生问题,《百姓电视问政》节目进行全程跟踪直播。凡是群众测评不合格的,由该市纪委进行约谈,及时督促限期整改,两次限期整改不到位的,严肃追责。
“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没有退路,也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一把手’们敢于在电视镜头前接受我们老百姓的质询,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节目现场,一位市民如是说。
“问”出责任和担当
仅仅有个好态度,也只能拿到这次“考试”的“基本分”。“我们看电视问政,不是来看‘一把手’怎么红脸、出汗的,而是希望看到问题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解决?”一位市民直言不讳。
第二期电视问政节目播出后,针对节目中提到的贫困村包联单位慢作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华阴市扶贫办、农业局和卫健局迅速成立集中治理工作小组,利用一个月时间,现场办公,下大力气整改。暴露的问题都得到明显改善,一项一项得到整改和落实。很多单位更是借电视问政的“东风”,用扎实干事创业的“里子”,赢得了群众给的“面子”。
“问”出方法和成效
把问题放到聚光灯下“炙烤”,实事求是对待缺点。被问政单位对待该电视节目的态度,也经历了由担惊受怕到主动接受的转变。
不少部门负责人表示,《百姓电视问政》有助于职能部门听民声、解难题,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和行政效能提升。没有被问政的部门,也主动查找问题、积极整改,对华阴市深化行政效能革命、建立长效机制非常有益。
百姓问政结束后,华阴市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督查组,对暗访片中曝光的问题进行调查,今年上半年共处理问题11件,处分3人,诫勉谈话7人。
“电视问政绝不是‘过关’,它能帮助政府部门解决一些平时不想、不能或关注不到的问题。”华阴市华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曝光问题进行问责处理,能让干部更加敬畏工作职责、敬畏制度规矩、珍惜工作岗位,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百姓电视问政》是一块检验干部队伍作风和能力的试金石。”华阴市纪委书记党锋肯定了电视问政这一新型监督平台的重要作用,“我们借助电视问政这一监督执纪问责新平台,向广大群众展示我们干部队伍求真务实、言出必践的良好作风,今后仍将常抓不懈。”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