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向问题叫板 让群众叫好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网页

  峥嵘岁月里,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为宁夏工业发展写下了辉煌篇章。奋斗新时代,大武口人多举措培育新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蹄疾步稳。

  转型发展路上,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存在的依资源进行城市布局、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不均衡等民生短板开始显现,答好一份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时代考卷刻不容缓。

  欲事立,须是心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大武口区委、区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实际,开展“10+1”专项整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派出5个指导组和1个专项整治督导组,对53个部门(单位)主题教育全程参与、跟进指导、适时通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针对12项需要区级层面解决的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区级领导包抓、责任部门牵头、相关单位配合的方式及时整改,推动主题教育不断深化、取得实效。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武口区对已摸排出的748件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目前已办结637件。

  探索棚户区改造新模式:从实际出发解决“三供一业”难题

  11月26日,站在住了30年的大武口区金沙路9号楼下,60岁的席润喜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1969年,10岁的他拉着父母的手从河北张家口举家搬迁到宁夏石嘴山,支援火热的“三线”建设。一家人定居大武口,父母在石嘴山市原西北煤矿机械一厂干了一辈子,席润喜成人后也在一厂干到退休。

  早些年,国营大厂的职工家属生活区都是一个“小社会”,除了家属楼,医院、学校、商店等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大部分生活需求在家属区内即可满足。

  一厂也是如此,“当时算条件不错的,甚至还有游泳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有家住大武口市区的年轻人骑自行车到七八公里外的一厂游泳池戏水。

  城市不断发展,都市圈离贺兰山越来越远。当年依山而建的一厂家属区愈显“老态龙钟”——房屋老旧、道路狭窄、人员外迁……2014年,始建于1966年的平房被推倒,住平房的职工借着棚户区改造的好政策改善了住房条件。

  “按照政策,楼房不属于改造范围,住了25年墩子楼的职工对相关政策翘首以盼。”席润喜说。

  2016年起,国家开始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及物业管理)分离移交工作。此举旨在减轻国有企业负担,使其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也为了整合资源改造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职工居住环境。一厂家属区被纳入今年大武口区的“三供一业”改造项目。

  政策来了,但改造9号楼等家属楼并不符合实际。

  “家属区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都停止使用了,部分职工已经在城区买房,即便改造翻修住房,生活起居也极为不便。”席润喜说,大武口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走访,听取群众代表意见,相关工作人员7月起多次入户了解诉求,“职工普遍认为仅‘三供一业’改造不能改变处境,无法提升满足感。”

  “2004年,西北煤机一厂改制为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该厂家属区和周边配套设施的水、电、暖供给均由企业承担。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该区域家属区供水自备水井已按规定陆续关停,锅炉房设施老旧面临淘汰,供水、供热不足,交通不便,无物业管理。”大武口区住房保障中心主任罗刚朝说,一厂家属区远离市政管网,仅供暖改造一项就要花费极大财力,进行“三供一业”改造成本巨大。由于住房条件差,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多次向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两级政府提出将家属楼进行整体搬离改造。

  参考原煤机二厂老旧楼房征收政策,大武口区对中央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相关政策进行对照分析,结合实地情况,经上级部门同意后,决定以回购方式对原煤机一厂老旧楼房实施征收。

  大武口区已申请2019年棚户区改造中央、自治区补助资金2745万元,企业承担“三供一业”改造专项资金已拨付到位1691.2万元。自8月26日回购改造工作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协议签订588户。

  赶在冬天前从供暖不佳的老房子搬了出来,席润喜虽有不舍却也高兴:“今年能过一个暖和春节。”

  “大武口区将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探索建立棚户区改造项目跟踪回头看长效机制,灵活吸纳企业资金进行棚户区改造项目。”罗刚朝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武口区从为民实践、改革创新、务求实效出发,将群众期待度、满意度作为重点项目立项及完成等情况的考察考核标准。

  以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为方向,对照已开展工作加以纠正落实,大武口不断优化棚户区环境。截至目前,已有570户原煤机一厂老旧楼房居民拿到补偿款。

  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百姓有需求,没有办不好的事

  “孩子喜欢画画,但学校没有相关的社团,能不能在这方面引入石嘴山市第八中学的师资力量?”

  10月25日,石嘴山市第七中学的4位学生代表、4位家长代表和大武口区主要领导及石嘴山市七中、八中的教师,就“联校发展”工作存在的薄弱之处面对面交流。

  在得到教师的肯定答复后,家长不停赞许。

  看到学生、家长对“联校发展”满意,教师也有干劲儿,市七中副校长马建军心里暖洋洋的。

  石嘴山市七中于2007年成立,最初建校是为了解决石炭井、白芨沟、大峰矿、乌兰矿等矿区子女下迁后的教育问题,学生最多时达1600人。

  “为了帮矿区职工照顾孩子,学校一开始是寄宿制学校,但随着矿区职工相继搬到大武口居住,家长担心教学质量,学生向优质学校流动,加剧了部分学校’大班额’,导致七中生源减少,教师队伍士气低迷,教育质量提升困难重重。”马建军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武口区敞开大门倾听民意,进一步破解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问题。

  “本着‘联校发展’‘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思路,大武口区推动辖区七中和八中通过统一校名校牌、领导班子、师资调配、管理制度、班级设置、教学研究、财务管理的‘七统一’举措联合办学,进一步放大八中优质教育的辐射作用,带动七中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大武口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吕志武说。

  “两校‘集团化办学’后,学校恢复了住宿,解决了377名学生的住宿需求,并购买第三方服务,按照半军事化管理模式运行。”马建军说,“联校发展”有声有色,最近一次招生,七中生源增加了110多人。

  结合主题教育,大武口区教育系统认真调研检视问题,将查摆出的有偿补课等8个问题纳入整改范围,截至11月12日,已经整改完成6个,1个即行即改,1个正在筹备协商中。

  “大武口城区内有小学11所、中学6所,学校办学基础设施条件都达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的标准要求,但各学校的在校学生、办学效益、办学规模和社会效益有明显差距,形成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并存、‘吃不饱’与‘装不下’共存的两极分化态势,部分学生涌向教育教学质量好的优质学校,导致‘择校风’难以根治。同时,优质学校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不仅占地面积过小,而且缺少拓展空间,学校发展普遍受到限制,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面不广。”大武口区教育体育局局长赵辉表示,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大武口区每年拿出1亿元左右的资金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2015年7月便开始探索“联校发展”“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思路,2017年将“联校发展”正式提上议事日程,近年来相继实施了大武口区幼儿园、星海分园、新民分园等幼儿园的一体化管理。

  “八中和七中‘联校发展’工作的顺利推进,能够形成可推广的经验,为大武口城区中小学实行集团化办学、建构大片区大联动的发展格局提供范本。”赵辉说,“只要老百姓有需求,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只要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政策性移民户籍迁转:一揽子解决群众烦心事

  星海镇新民社区住户朱玉山家的阳台上挂着一面红旗。

  被问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位老党员拿出了他正在手抄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笔记:“我是隆德县观庄乡杨洼村人,党和政府帮我们从山区移民到川区,解决了我们全家的户籍问题,让我的后代成为真正的大武口人,这恩情不能忘。”

  在新民社区,“贺兰山高,黄河水甜,共产党好”是移民的心声。

  11月13日,来自隆德县好水乡后海村的移民张苹叶到社区询问医保和低保事宜,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她。

  “新民社区党委是宁夏首个移民社区党委,下设社区服务、劳务保障、社区文化3个功能型党支部和7个网格党小组,通过支部联建、社企联合、活动联搞等做好移民服务。”曾经的杨洼村村支书、如今的新民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常明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武口区针对“十二五”移民遗留的户籍迁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政策接续难问题,综合施策、逐一破解,让移民群众吃下“定心丸”,挺直腰杆成为城里人。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十二五”生态移民规划,2012年,大武口区星海镇六站规划建设移民安置区,分11批次搬迁安置劳务移民2520户9451人。截至2018年底,移民中户籍核转至辖区的仅201户830人。

  “移民思想顾虑多不愿转,致使很多政策无法享受,缺乏归属感,有的甚至隆德、大武口两头跑。”谈及原因,大武口区星海镇新民社区党委书记倪萍表示,“‘十二五’移民采取户籍自愿迁转原则,致使迁转时限延长,且大部分移民认为在老家有房有地,以后就业和养老没保证还可返回,搬迁前在原居住地享受的惠农政策较多,对迁户后能否继续享受、房产证能否及时办理等心里没底。但不转户就无法享受迁入地低保、临时救助、廉租房等优惠政策,部分移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因年龄偏大、缺乏技术、就业无门,一旦遭遇大病即陷入贫困,无法申请低保;还有部分移民多代多人住房,随着子女结婚成家生育,房屋狭小拥挤,却无法申请廉租房。”

  针对移民户籍迁转难等问题,大武口区高度重视,多次向自治区有关部门汇报,得到自治区、石嘴山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最终促成自治区《关于解决政策性移民发展问题的实施意见》的印发,为问题解决提供了决策依据。

  之后,大武口区多次与隆德县协调沟通,两地建立沟通会商工作机制,实行分批迁转,核一批转一批。截至目前,2486户9327名劳务移民户籍全部迁转完毕,户口本更换工作也基本完成,解决了困扰移民多年的户籍问题。

  针对移民“一人生病、全家陷入困顿”以及“养老怎么办”等顾虑,大武口区积极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截至目前,参保的7713人医保关系全部转至大武口区,享受相关医疗保险待遇,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

  针对“多代多人住房拥挤”问题,按照群众需求,户籍核转后面积小的可申请廉租房,目前已享受廉租房补贴31户63人,实物配租15户43人。

  针对“部分移民思想转变慢,尤其一些50岁至60岁的人员,年龄大、无技能、没文化,无法承担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就业无门路”等问题,大武口区级领导牵头抓就业,与天地奔牛、维尔铸造等企业对接争取就业岗位,与宁夏理工学院、西北工业学校沟通,打造培训基地,实施恒达纺织三期项目,谋划实施移民扶贫产业园项目……

  政策全部接续,一揽子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烦心事、操心事。

  “目前,社区正在打造养老服务中心,集戏曲、舞蹈、书画等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戏曲文化广场和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大院形成刺绣天天练、书画周周见、演出月月新、秦腔季季唱的特色品牌,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倪萍说,“移民‘搬得进、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今年前三季度,劳务移民人均收入6327元,同比增长9%。”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2日 16:34 来源:宁夏日报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