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福建武夷山:为绿水青山贴上“价值标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18年年底,全国首例破坏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民事公益诉讼案在福建武夷山开庭审理,判处被告赔偿生态服务功能损失136.4万元。“如今,我们这里的绿水青山有了‘价值标签’,山、水、林、田等资源,都有它的价值体现,从此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武夷山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绿水青山贴上“价值标签”的,正是当地探索开展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改革试点。

  2016年6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以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探索构建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和核算机制。

  2016年8月,武夷山市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当地着手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改革,重点对森林、湿地和农田三类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核算,对林木产品等实物价值及固碳量、气候调节等价值进行调查统计,基本实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实物量的全方位、全口径调查核算。

  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改革,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理论变成现实。核算结果显示,2015年武夷山市GEP为2219.9亿元,是同期GDP的16倍;人均GEP为96.6万元,是全国人均GEP的18倍;每平方公里GEP为0.79亿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从森林、农田、湿地三类生态系统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167.3亿元,占GEP的97.6%。”武夷山生态环境局局长王继文介绍。

  算好家底,就能更好地发挥生态指挥棒作用。在山区不考核GDP的大背景下,武夷山市以GEP核算价值为基础,为绿水青山打上“价值标签”,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相衔接,探索建立绿色发展绩效考核制度,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同时,算好家底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工具:通过监控GEP年变化量和年变化率,精准发现变化情况和原因,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产业转型方向。王继文举例说:“武夷山市生态系统产品供给价值5年间增长86%,其中茶叶价值增长282%。这说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力助推茶产业等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系统价值正在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十里荷花红似火,万亩森林绿无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武夷山五夫镇因地制宜,将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一起进行价值核算,通过“生态银行”这一形式,开展文化文物和自然资源调查摸底和确权,形成旅游文化资源目录清单,逐步实现资源变资产、变资本,进而达到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三者共赢的目标。

  “文化资源是我们生态价值核算改革的重点。”五夫镇镇长李小勇介绍,如今,镇上的朱子雕像、朱子文化广场、紫阳楼修复工程、游客服务中心等已完工。旅游业发展了,当地农民纷纷开起农家乐,出售农产品。在五夫镇五一村艺术家小镇,一片花园式、统一装修风格的独栋民宿引人注目。村支书王清福介绍,小镇由村办集体企业五胡写生基地有限公司负责开发、经营,农民入股,开张两年来,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给村集体带来收入约80万元。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4日 06:03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