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扶贫干部刘杨:新时期的“桐柏英雄”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工作中的刘杨。 (资料照片)

  一大早,刘杨扶着楼梯一路走走歇歇,准点来到办公室。脑血栓造成的后遗症使他行动略显迟缓、言语不清、双手颤抖得笔都拿不稳。

  尽管如此,刘杨仍然坚持每天上班,通过浏览以前的工作记录来帮助自己“回忆”业务,一边看一边记,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每天的学习心得。

  刘杨,河南南阳市桐柏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他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挑大梁的“拼命三郎”,自分管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3年间共协调召开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推进会25场,几乎每周至少一次前往现场督导工作进度,让1126户4280名贫困人员得到搬迁安置,推动拆旧生态修复、乡镇“五新”等工作稳步推进,使桐柏县集中安置区在建设品质方面不断提升,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

  “检查身体可以等,搬迁工作不能等”

  熟悉刘杨的人都知道他工作起来很“拼”。今年9月1日,送孩子上学后他匆忙回到了岗位。而这一天,距他动完脑血栓手术不过3个月。“无论什么时候,刘杨的工作状态都令我们敬佩。”看到刘杨迫不及待返回工作岗位,同事们纷纷感叹。

  2016年8月,组织委派刘杨负责桐柏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按照计划,春节前全县所有的搬迁安置点都要完成竣工验收,让贫困群众能赶在春节前入住。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交叉进行、超常推进成了集中安置点项目建设的常态。从准备申报材料到筹备会议,从协调相关部门和乡镇到亲赴现场督促工程进度,刘杨带领着一班人马,加班加点,白天黑夜,一项一项地落实、推进。截至2016年底,全县易地搬迁安置335户1300人,拆旧工作也已完成,位居南阳市前列。

  “刚接手这项工作时,我们拼着一鼓劲儿干,想着房子盖好了,群众能赶在春节前搬进去,过个好年。”刘杨笑着说,“那时候忙得脚不沾地,有时隐隐感觉心脏收缩抽痛,也没太在意,就想着等闲下来去看病。检查身体可以等,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能等”。

  都说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刘杨用他对事业的忠诚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证明,自己是一位能担重任、能闯难关的人。

  “为了乡亲们,累倒在一线我也心甘”

  2017年春节刚过,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刘杨不等假期结束便立即奔赴岗位,开始了新一年的奋战。

  新的一年,他给自己定下太多的目标要完成: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计划安置243户932名群众,集中在全县7个乡镇8个安置点,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3252平方米,工程量大且涉及面广,要做好统筹安排;2016年由于全县拆迁旧址多数位于山区中,实际复垦难度非常大,复垦工作还需快速推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政策要求,搬迁户要“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还需协调好产业发展和搬迁工程同步推进等,桩桩件件工作他都细致安排,精心部署,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

  “不是没遇到着急上火的事,但刘杨从来都不说难,只默默地干,工作求量也求细。”县发改委主任朱盛说,“他干工作采用台账式管理,通过细化分解各项任务,压茬儿式推进,有思路、有效率”。

  2017年,桐柏县决定将朱庄镇朱雀社区安置点打造成县级安置社区示范点。为及时协调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理顺流程,刘杨通过台账式管理,将各项工作细化量化,形成清单,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时序进度安排,极大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推进,取得良好成效。同时,他带队至少每周去现场1次至2次,根据建设任务工作量清单一户户查,刘杨说:“工程量能如实反映施工进度,我心里好有个底儿。”如今的朱雀社区,一幢幢新楼房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通达山外,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家家户户门口贴着颂党恩的大红对联,群众说,“日子真是越过越甜”。

  工程推进中时常遇到各种麻烦,刘杨总是从实际岀发,灵活地解决各种问题。固县镇张畈村鸭子口安置点是同期开工最晚的项目,2017年10月项目刚一开工,就赶上1个多月的阴雨天。因为位置偏远,雨天路不好走,导致材料运不进去,工人开工难,这可急坏了数次前来督促工程进度的刘杨。刘杨和县搬迁办工作人员一边想方设法解难题,一边和工人们商量各项细节。晴天抢着干,雨天搭起塑料棚冒雨干,就这样,大家一鼓作气,斗白天、熬黑夜,斗雨天、赶晴天。看着工程稳步推进,刘杨心里高兴,这意味着贫困群众距离搬进新家的日子又近了。“千难万难,找到方法就不难。这难关,那难关,豁出命来无难关!为了乡亲们早日搬入新居,累倒在一线我也心甘。”刘杨说。

  2017年12月,正值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的紧要时刻,刘杨开完一场工作会议后突感心跳加速、绞痛难忍,只好去医院检查,因病情严重,他被留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可是,心里挂念着易地搬迁工程进度和搬迁户安置入住情况的他,术后仅20天就不顾医生劝告返回了工作岗位,投入到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我觉得,刘主任就像一颗成熟的麦穗。”和刘杨共事多年的同事张音说,“因为只有成熟的麦穗,才懂得弯腰,不退缩、不自傲”。

  抱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工作再苦、再累,刘杨从不退缩,迎难而上;业务再忙、再愁,刘杨没有丝毫懈怠,总是严谨细致,追求完美;成绩再多、再好,刘杨也不贪功急进,而是沉稳迈步向前。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完成后,竣工验收、确认房屋安全适用的基础上,相关部门需要深入项目覆盖的乡镇、村组调研走访,通过逐户现场核对,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识别、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产业帮扶等环节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3年多来,刘主任带领我们分东西两片,几乎将所有的安置点都筛查了4遍。”同事姜森说:“感觉我们就像不知疲倦的陀螺,对工作的热爱就是抽打陀螺的那根鞭子。”检查验收后,接踵而来的是拆旧、生态修复工作,集中安置区的规范打造、管理运行,搬迁户“五个一”后续产业的发展,安置点工程质量的排查整改,一系列工作都在刘杨的推动下稳步开展。

  对刘杨而言,工作忙到忘我是常态,自己的身体状况却总是抛在脑后。2019年6月9日,到南阳市里参加河南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刘杨感到身体不适,在桐柏县人民医院输液中出现半侧肢体麻木的症状,不得不转送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临出发前,他放心不下手头的各项工作,拉着同事再三交代,“三五天我不一定回得来,工作上的事你们要盯紧点”。最终,刘杨被确诊为脑梗,幸运的是,因为发现及时,救治23天后病情逐渐稳定下来。

  “我还是要上班。”刘杨说,“哪怕先做点简单的工作,也能帮助我慢慢恢复”。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后,闲不住的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如今,刘杨通过有计划地熟悉过去的工作,定时做一些康复锻炼,加上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身体情况一天比一天好。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桐柏老区是一片红色土地,曾因长篇小说《桐柏英雄》和由此改编的电影《小花》影响了几代人。如今,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刘杨练就了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跨出了忠诚担当的铿锵脚步,表现出一名基层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为螺丝钉、勇当脱贫攻坚排头兵的可贵品质,他是新时期的“桐柏英雄”!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0日 08:38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