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问答 32. 为什么要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

《同学》工作室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决定》提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这对政府建立健全制度规则,主动利用新技术手段,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一,这是适应新技术产业变革对经济社会运行方式产生深刻影响的需要。当前,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一次技术产业变革,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革命,以其特有的技术和社会属性,正在给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思维、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乃至治理方式带来深刻变革。从经济方面看,智能化工厂、全产业链、跨行业融合、平台化产业组织越来越成为生产方式新主流,按照一二三产业分行业的统计和管理方式、对平台化产业组织的监管方式等需要变革。就业灵活性进步提高,就业政策、社会保障等管理制度需要相应调整,以适应弹性化、个体化就业方式。从社会方面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收入分配差距和就业的影响是双向的,社会通过互联网高度联通后,既可能增加价值认同增进社会团结,也可能导致社会走向分化、碎片化。正确管理和引导社会,成为新时代的一个新课题。

  第二,这是在新技术手段条件下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效能的需要。一是新技术手段延长了政府管理半径,降低了管理成本。比如,可以推动管理流程在后台跨部门跨地区整合衔接,这有助于打破条块和属地分割,使综合执法更有条件,跨地域监管成为必然。二是新技术手段改变了政府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催生数据化决策和智能化决策,加速推动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比如,利用大数据研判宏观经济形势、运用行为数据模拟改进制度设计的条件更为具备。三是新技术手段推动管理手段更新,以前置审批为主的治理方式和依靠大量人力集中检查的治理手段,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系统日益复杂的现实,而利用新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应对能力。比如,产品溯源技术使得从生产到流通全环节监管成为可能,有利于实现质量问题的精准溯源和追责。

  第三,这是在新技术手段条件下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需要。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在公共交通、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将有助于降低公共服务提供成本,提高服务精度,提升人民获得感。比如,医院患者身份单一标识和电子健康档案,既便利了患者,也提高了医生诊断质量;再如,远程教育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将有力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缓解争抢优质学位的矛盾。

  第四,这是新技术产业变革将产生许多行政管理制度规则空白,亟须补短板、强弱项的需要。一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入发展中,亟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需要对数据相关立法、执法、司法作出一揽子设计,明确数据的权利属性、权能内容、保护方式等,强化企业不当处置个人数据责任承担,保护个人权利。二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在商业伦理、道德规范等方面会产生许多新问题,法律法规将出现不少空白点。比如,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道德标准缺失;再如,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生成内容的权利归属、损害后果的责任分担等缺乏相应法律规范,需要对科研产业人员加强科技伦理规范。三是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信息和数据采集、汇集、存储和使用部门化、分散化、碎片化问题越发突出,阻碍了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效率和服务群众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制定规则加强数据有序共享和互联互通,为提高新技术条件下的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基础数据库支撑。

  总之,新技术广泛应用对经济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将倒逼政府积极主动作为,加强制度规则设计,推动政府治理理念、工具、手段等方面全方位变革,提高利用、驾驭新技术手段的能力,更有效进行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0日 14:53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