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问答 38. 为什么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同学》工作室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中等收入群体,是收入保持在全社会中等水平、就业相对稳定、生活相对宽裕的群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的目标要求。《决定》进一步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作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举措之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此,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简单劳动、扩大投资、大量投入能源资源等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从主要依靠传统产业转向更多依靠新兴产业,是企业家、科技人员、技术工人队伍发挥更大作用的过程,也是教师、医生、律师、金融从业人员、信息服务人员等队伍不断扩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本会得到快速积累,人才价值会得到充分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必然会随之扩大。

  第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增强我国经济规模优势的主要动力。中等收入群体就业稳定,既有消费意愿,又有消费能力,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消费理念和消费文化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是购房买车、休闲旅游、优质教育医疗等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消费的主力军,是引领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中坚力量、稳定力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于应对外部市场萎缩、打造内需主导型的自主增长、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拉动我国经济结构持续升级十分重要。

  第三,这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有恒产者有恒心”,中等收入群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受益者,不仅对社会秩序和主流价值认同感较强、抵抗各种风险的能力较强,而且是希望社会稳定发展的群体,因此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被认为是正向的社会人口变迁,对社会能起到稳定器作用。同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等收入群体是衣食无忧的小康人群,他们已经解决好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愿意通过个人奋斗追求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具有诚实守信意识强、市场竞争意识强、法治观念强等特征,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依靠力量。

  中等收入群体的产生和形成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巨大成就,这一群体的持续扩大也将伴随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从《决定》可以看出,我们党和国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不是要杀富济贫、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做大蛋糕;坚持有效益有质量的发展,高质量做好蛋糕;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很好结合起来,尊重知识、技术和人才,合理分好蛋糕。在完善初次分配制度的同时,发挥好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最终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在整个社会分配过程中,只要始终重视坚持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规则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全社会形成依靠自己奋斗就可以改善生活的良好预期,就能让社会活力充分释放,形成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的持续力量。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7日 10:44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