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问答 56.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有哪些要求?

《同学》工作室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锲而不舍、共同奋斗,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决定》围绕“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出的新部署,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要求。

  第一,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巩固全民参保计划的实施效果。社会保障覆盖率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指标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目前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已超过9.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5亿人,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走在世界发展中国家前列。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的“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方向,《决定》提出了如下新的要求。一是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这个“两基本”的目标群体集中在城乡居民,重点是形成“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健全长期的、可持续的参保机制,着力保持公平性、统一性、可持续性,让城乡居民都能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增强群众的稳定预期和安全预期。二是面对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人员流动性加剧、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全面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重点是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等政策,巩固统一社保费征缴主体相关机构改革成果,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规范社保基金管理,着力加快全国统筹进度,逐步破解养老保险基金区域不平衡难题。同时,按照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的要求,还要抓紧完善异地就医结算制度。

  第二,坚持社会政策托底方针,守住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底线。所谓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是能够可持续地发挥托底作用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决定》围绕形成“弱有所扶”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克服困难群体生存障碍、维护社会底线公平,要求更加强化政策衔接,着力推进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制度整合。一是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重点是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并努力形成激发慈善主体活力、规范慈善主体行为的有效机制。二是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重点是完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强化服务管理、待遇保障、优抚安置等制度建设,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三是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围绕留守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安全、教育、就业、卫生健康、思想情感等,协调各方力量,实施有力有序有效服务。四是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重点是完善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加强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建设。五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从而打造消除贫困战略重点的升级版。

  《决定》对“住有所居”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提出的要求,重申了“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其中,从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出发,重点是高度重视和切实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即政府统筹安排共有产权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改安置住房等多渠道供给制度,完善公租房准入退出机制,切实惠及困难群众,这是织就新时代密实的民生保障网的一个关键环节。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4日 16:17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