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问答 62. 为什么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同学》工作室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决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这一要求,体现了党领导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是社会治理理念、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一,多元社会主体合作共治,是我国社会治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社会关系多样、社会利益多元,单靠某一种社会力量,难以处理好我国快速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难以治理好我国处在急剧变革中的巨型社会,难以解决好各种风险和挑战。过去由于政府包揽过多,社会处于附属、被动位置,群众遇到事情大多会推给政府,使政府不堪重负,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中的一个最大难题。进入新时代,社会治理已不再是党委和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以及各方良性互动,为促进社会协调运转的共同治理。只有激发社会活力,坚持党领导下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协作、互动互补、相辅相成作用,才能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治理合力。

  第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完善的、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坚持党委领导是根本,完善政府负责是前提,开展民主协商是渠道,实行社会协同是依托,动员公众参与是基础,搞好法治保障是条件,提供科技支撑是手段,七位一体,有机联系,不可分割。党委发挥的是领导核心和政治保障作用,这个作用是政府、社会、公众等其他治理主体所无法替代的。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既体现在各级党委对社会治理的宏观决策和微观推动,也体现在党的基层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及调节平衡作用。政府负责,是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题中应有之义。政府应更加注重发挥在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中的职能作用,负责具体的组织管理,包括建立健全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推进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民主协商,就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要坚持和完善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丰富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先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找到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社会协同,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的重要依托和平台载体,就是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其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加强政府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社会组织的相互配合。公众参与,就是引领和推动每一位公民、每一个家庭充分参与社会治理,有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确保社会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治理成效人民评判、治理成果人民共享。法治保障,就是要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社会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制定完善工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和谐,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科技支撑,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统筹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各种信息数据的集成运用,为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不断提高现代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善不善于发挥社会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局面,是衡量党委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把《决定》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就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社会治理体系,既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又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增强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充分发挥各自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使多元社会主体在这个社会治理共同体中既良性互动,又各尽其能、各展其长,从而最大程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形成社会治理整体合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9日 11:0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