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一线传真——总台疫情防控阻击战武汉一线记者工作纪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战斗依然还在紧张进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一支特殊的力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记者团队,他们挺身而出,深入疫区一线,时刻向全国乃至世界传递着中国抗击疫情的最新信息。《总台之声》将陆续对一线记者的工作情况进行报道。

蒋晓平:我们与白衣卫士并肩作战

  “过去的半个月时间,一直和我曾经学习、工作了11年的城市战斗在一起,真正同呼吸、共命运,每每回想起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热泪盈眶,愿武汉挺住,世界祥和!”这是总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医药卫生组记者、共产党员蒋晓平1月29日在他微信朋友圈中写下的话。他从1月14日主动请缨奔赴武汉以来,一直在用镜头记录着整个事情发展的全过程。

  坚守金银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由白岩松、康辉、水均益等6位新闻主播带来的节目《爱是桥梁》感动了无数人。节目中展现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内外的场景,都是出自总台记者蒋晓平和摄像苗毅萌之手,但他们无暇欣赏春晚,他们一直在金银潭医院病区,夜以继日记录着医护人员的工作。

  为了解肺炎病房的救治情况,1月18日,蒋晓平首次进入了金银潭医院的重症隔离病房区域,“当天摄像有事回北京了,另外一个摄像还未赶到,我一个人穿着防护服,手里拿着套有塑料袋的便携DV,跨进了潜在污染区的那道门。说实话那时候心里直打鼓,不怕是不可能的。”蒋晓平推开了潜在污染区的门,依次经过风淋通道、紫外线消毒区,再推开两道门进入了半污染区,“半污染区其实就是病房外的楼道,两边的病房是采用最严密防护措施的污染区。”蒋晓平看到,监护室内外的沟通都要依靠对讲机,护士将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写在纸上,反贴在玻璃上,每小时更换一次。

  “我当时询问是否可以进入病房拍摄,得到的答案是绝不可能,如果摄像机受到污染,要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机器就全部报废了。”这次探访让蒋晓平极为震撼,也拍摄到了第一手的资料。随后摄像苗毅萌赶到,他们两人一起再次进入半污染区,补充拍摄了更多的细节,于是就有了被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477家媒体广泛选用,播出1700余次的新闻报道——《独家!总台央视记者探访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

坚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记者蒋晓平

坚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记者蒋晓平

  由于疫情发展很快,外界迫切想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当时只有蒋晓平和苗毅萌这一路记者在金银潭医院,两人深深地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怎么办?向前冲!后来蒋晓平和苗毅萌经过咽拭子测试和CT检查,身体无碍。

  逆行的路上并不孤独

  正月初一凌晨两点多,蒋晓平和苗毅萌仍在紧张工作,他们专注认真的这一幕也被护士余子玉用手机记录了下来。余子玉说:“当时很感动,觉得逆行的路上我们并不孤独,他们也是跟我们并肩作战的战友。”有感而发的余子玉写了一篇《台前幕后,永不杀青》的文章,配上蒋晓平他们在除夕夜的工作照片,其中写道:“奋战了近一个月的我们,精疲力竭,但是看到亲爱的同事们出现在CCTV大屏幕,瞬间泪奔。”“拍到CCTV的话筒,想到一句话,你我负重前行,只愿岁月静好。”此文被大家广泛转发,感动了许许多多关注疫情的人。

  春节期间,记者蒋晓平和摄像苗毅萌在金银潭医院的病区,夜以继日记录着医护人员的工作。

  春节期间,记者蒋晓平和摄像苗毅萌在金银潭医院的病区,夜以继日记录着医护人员的工作。

  现在,总台已向武汉疫区陆续派出了一百多人的报道团队,但蒋晓平依然坚守在金银潭医院,其间采访制作的《独家探访隔离病房》《蹲点日记:医护人员的坚守 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金银潭医院院长:当生命进入倒计时》等节目引起巨大反响。蒋晓平说,这种特殊时期,医院就是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这些医生护士就是白衣战士,他们在冲锋陷阵,在奋力帮助病人战胜疾病,希望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尽可能地展现他们的精神状态。在此期间,妻子没有过多打扰他,只是在朋友圈中默默写道:“明知前方有病魔的威胁,你依然选择逆向而行,并不是不知那里有危险,只是职责所在,所以义无反顾。愿一切顺利,平安归来!”

杨春:愿做一个记录者和观察者

  1月26日清晨7点03分,总台新闻中心《新闻调查》摄制组从北京出发,前往武汉。一行人中,有曾在抗击“非典”、非洲埃博拉疫情报道中表现突出的资深记者、共产党员杨春。

  第一时间请战,就应该是我去

  杨春赴武汉采访,可谓“不辞而别”。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爱人回外地娘家过年,他却踏上开往武汉的高铁。“决定要去武汉,我第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还是不让家里的父母、老婆孩子都知道。所以是到了武汉之后,我才给爱人打了一个电话。她还在娘家呢,正巧也是一个机会,如果在一块儿,解释也还挺麻烦的。”问及为什么一定要上前线,杨春脱口而出:“就应该是我去!”

新闻老兵杨春主动“请战”赴武汉报道疫情

新闻老兵杨春主动“请战”赴武汉报道疫情

  “在‘非典’的时候我穿过这样的防护服,在报道埃博拉疫情的时候我也穿过这样的防护服,今天来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又穿上了。”一次报道中,“全副武装”的杨春这样说。

  对这次疫情,杨春从一开始就持续关注。听说台里要向武汉前线派出报道小组,他第一时间“请战”,担心自己“选不上”,还“给领导们打了一圈儿电话。”

  “我觉得就应该我去。我有这方面报道的经验,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但我的情况比较特殊。”杨春说,他刚从海外记者站驻站回国,还处在“转任期”。“不属于新闻中心,我怕因为这个选不上我,就得更积极主动去争取。还好老领导老同事都比较体谅我,把我派过来了。”

  到达武汉之后,杨春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里,一句“我来了”似乎包含了千言万语,对杨春的选择,妻子表示理解。“因为她知道,我在后方也待不住。”

  17年前,杨春曾在他的“非典”日记里写下:“真正的战地记者,就是在战斗中始终冲在尖刀连的前面,再回过身来,拍士兵冲锋的那个人。我始终觉得,这句话应该成为每个新闻记者的信条。对于和平时期来说,阻击非典,就是最大的战役。”

  17年,岁月流逝,初心不改。“我知道这种疫情意味着什么,小到个人,大到国家,要尽可能把它全面地报道出来,咱们干这行儿的,就是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最凶险的地方,他一个人进去

  在武汉前线报道,杨春有许多并肩战斗的伙伴,对一些年轻记者来说,杨春是“老大哥”,也是“主心骨”。有时候,他会讲一些自己在“非典”报道、埃博拉报道时的亲身经历,既是把宝贵经验分享给这些年轻人,也是帮助他们平复紧张的情绪。“关键场合、关键时刻,大家肯定都是顶上去,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昂扬的斗志。”

  每天的工作都很紧张,白天出门采访,晚上还要看素材,编片子。最忙的一天,早上七八点开工,晚上忙到凌晨一两点,杨春上午进重症病房,下午又进ICU(重症监护室)。ICU里的单间,住的患者都是重症中的重症,还包括一个强力感染者。在决定进去采访的那一刻,杨春回头,一摆手拦住了身后的摄像。“没想太多。”杨春说:“ICU跟病房还不一样,所有ICU的病人都是插着管的,也就是说,他的口腔某种程度上是开放的,我们都知道,这种呼吸道的敞开意味着什么。能少进一个是一个,所以我就是一个人进去,然后拿手机拍摄。”

记者杨春在采访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胡明

记者杨春在采访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胡明

  尽管对自己的防护措施非常有信心,事后杨春还是反复消毒,坚持每天自己测体温。“毕竟是最凶险的地方”,杨春坦言。不过,在出镜时,甚至他在向记者讲述这段经历时,声音依然那么平静。“那些一直在武汉坚持战斗了很长时间的一线医务人员,他们是最美逆行者,面对这样一个重要时刻,我们更愿意做一个记录者和观察者。”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1日 17:50 来源:“总台之声”微信公众号 编辑:边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