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李兰娟:站在战“疫”最前线 为抗击病毒作贡献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人物名片:

  李兰娟,女,1947年9月出生,197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

  李兰娟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73岁的她毫不犹豫地站在最前线,为抗击病毒作出了突出贡献。

  逆行武汉,吹响疫情防控号角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李兰娟院士与钟南山院士等国家高级别专家一行6人前往武汉。她通过细致的实地调查,对疫情进行准确研判,率先作出了武汉已出现人传人的判断,提出要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把疫情控制在武汉、注意传染病院内感染尤其是医务人员感染、准备几家医院专门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等意见。1月20日上午,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她汇报了新病毒的特点,并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提出了严格隔离和防控等具体建议。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作出依法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甲类传染病管理、按照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坚决遏制疫情扩散等重要决策。

  1月20日下午,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这位中国传染病学科唯一的女院士第一时间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对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进行科普说明,对如何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传染进行指导,对如何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建议。这次问答在网上广为传播,让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了这次的病毒是可防可控的,极大地稳定了人心,为接下来实施群防群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进武汉,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李兰娟十分关注病患救治。“武汉有需要,我随时带队前往。”2月1日晚9:00,她再次奔赴武汉,凌晨4:40抵达武汉。稍作休息后,她带领团队立即开展工作,全力救治武汉新冠肺炎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她每天白天在医院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救治团队共同讨论救治方案。晚上又要与团队讨论治疗经验,希望能够将好的治疗方法传递出去,与其他医务人员分享,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与此同时,她还要挤出时间连线浙江医院,为浙江的危重症患者进行远程会诊,让他们得到同质化的治疗。她经常深入ICU病房,直接查看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她脱下防具后满脸深深压痕的照片让人为之动容。有人问起她,这么大年纪为什么还要亲自到ICU一线时,李兰娟只说了一句:“这是医生的本分。”

  李兰娟在传染病危重症治疗方面经验十分丰富。2013年抗击H7N9禽流感时,在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连呼吸机都不能维持氧气供应的情况下,她应用人工肝技术清除了患者体内堆积的炎症因子,抑制炎症反应,让重症患者渡过器官功能衰竭的难关,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她因此总结创造了一套“四抗二平衡”系统综合救治重症患者的“浙江经验”。此次新冠肺炎的重症、危重症病人往往会存在细胞因子风暴。她果断把这个救治模式应用到危重病人抢救中去,明显降低了病死率,多名重症患者情况明显改善,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到了普通隔离病房。

  争分夺秒,努力攻关抗毒难题

  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着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诊断、病毒株分离、疫苗研发、药物筛选等多种任务,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环。作为主任的李兰娟组织科研人员全力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就在二进武汉前,她带领团队成功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为后续药物筛选和研发、疫苗制备迈出重要一步。目前实验室正在进行病毒全基因测序分析,以明确新型冠状病毒在浙江的流行株和变异情况,同时开展疫苗候选毒株的筛选和鉴定。她的团队还成功建立了多种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正在开展临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及抗病毒中和抗体的研发,以期尽快攻克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每天废寝忘食,已经在前线高强度奋战了一个多月。万家团聚的除夕夜,她从北京参加完疫情防控会议返回杭州,机场买了一份饺子就是她的年夜饭。“我现在做好了长期在武汉奋战的准备,与这里的医务人员共同奋斗,把病人救治工作做好。至于什么时候回去,应该就是疫情结束的那天。”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9日 17:4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