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啃下硬骨头,党建扶贫这样干②:支部唱主角 拓宽产业路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今年以来,贵州从江县聚焦产业扶贫,组织农业专家指导产业发展。图为农业专家在贯洞镇八洛村千亩百香果基地“会诊”。

  脱贫攻坚鏖战正酣,不少扶贫干部感慨,脱贫摘帽不难,但稳定脱贫、增收致富不易,发展产业是一条绕不过去的路。

  在最后冲刺的关键时期,不少未摘帽地区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建强村级党组织这个主心骨,破解产业发展的路径、市场、人才等突出瓶颈问题,让群众摸得清市场、看得见希望,真正激发出产业扶贫的内生动力。截至4月中旬,52个未摘帽县已发展主导产业122个,带动300多万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700多元,近三分之二贫困人口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的脱贫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建强主心骨 提升战斗力

  一场春雨过后,甘肃宕昌县木耳村中药材基地机器轰鸣,随处可见点播地膜当归的忙碌身影。“过去一直沿用一家一户传统种植模式,规模小、群众增收难。现在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农机化种植,还与中天药业、宕昌羌源公司签了订单,旱涝保收。”木耳村村主任马有全说。

  春耕开始前,木耳村联合周边三个村党支部,鼓励村民把产业发展到户资金入股到村两委领办的合作社,由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入股协议,明确分红的原则、办法。合作社对村民流转的土地统一种植、管理,年底统一采摘、销售、分红。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支部就是带领群众发展的主心骨。为全力啃下最后的硬骨头,甘肃紧扣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分级挂牌督战,8个未摘帽县聚焦突出问题开展靶向疗法。宕昌县着眼提高村两委带贫致富能力,制定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轮训方案,同时建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的新机制,选出200多名村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这并非宕昌一地的实践。脱贫攻坚决战打响以来,未摘帽地区牢牢把握抓党建促脱贫这条主线,让支部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唱主角”,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少村干部感慨,党支部战斗力强了,参与扶贫产业的程度深了,脱贫致富更有底气了!

  被高山峡谷环绕的云南怒江州,产业基础薄弱,曾经有不少村两委欠缺办法、致富无门,产业扶贫进展缓慢。近来,怒江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的政治工程来抓,支持村集体创办各类农民产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服务实体,鼓励村集体利用荒地、林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全州255个行政村中有232个村收益超过3万元,基层党组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瞄准实战靶心,淬炼精锐之师。在逐村逐人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甘肃临夏州对小学文化程度、年龄60岁以上的村干部和履职能力不强的村干部集中调整撤换。紧盯村干部能力短板,开展精准化教育培训,州级对新任村干部全员轮训、对现任村干部示范培训,县市对所有村干部开展全覆盖轮训,同时组织动员800多名村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提高村干部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素质。一大批有干劲、会干事、正派公道的村党组织带头人,成为带领群众谋发展的中流砥柱。

  强主心骨,关键在强作风、鼓干劲。曾经贫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不少贫困村因为抓产业不实,扶贫产业发展难度大。目前自治区最后一个未摘帽的贫困县西吉县就在固原。

  从3月开始,一场“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的脱贫攻坚“四查四补”专项行动正在西吉全县深入开展,5900名第一书记、村组干部等全面下沉到贫困村和贫困户家中,逐一查漏补缺。在下沉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年初受疫情影响,外销受阻的43万吨马铃薯基本清仓,销量跟往年持平,价格还比去年涨了点。

  “马铃薯产业是我们的命根子,多亏了村干部,这下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红耀乡小庄村贫困户郭连军说。这两天,他又收到政府发放的1000粒原种。

党建“链”上产业链 农户抱团闯市场

  网络直播、整理订单、打包、配送……今年2月以来,如火如荼的“直播带货”背后,是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火热实践。

  一边忙着采摘食用菌,一边忙着开拓网上销路的贵州从江县加瓦村第一书记梁学辉颇有心得:“再好的扶贫产业,如果单打独斗、不成规模也很难实现稳定脱贫、整体致富。所以,村党组织必须引导村民把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受疫情影响,四川凉山州的盐源苹果一度滞销,但得益于“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对接“苏宁拼购”开拓销路,帮助数万斤苹果“飞”出大山。“以前年收入只有七八千元,现在跟着专家学习苹果种植技术、做苹果拼购,年收入一下子翻了番。”柯登村的一名村民高兴地说。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92%的贫困户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分股金、收租金、拿薪金,家庭收入稳定增长。不少未摘帽地区根据自身情况,量体裁衣,在党建引领整合资源方面完善机制、补齐短板,狠抓攻坚——

  组织如何发力?贵州不断在实践层面破解这一难题,实行了12位省领导领衔12个特色产业的高位推动举措,宣传部长抓茶产业、组织部长抓食用菌产业、政法委书记抓蔬菜产业……党管农村工作的优势和传统得到极大发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中、产业链上,推动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双增收”。还剩两个未摘帽县的黔东南州已建立1600多个合作社党支部,组织带动28万农户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有效防止和减少脱贫后返贫的现象。

  资源如何聚合?“支部+扶贫车间”模式被称为甘肃临夏州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党组织牵线搭桥,一手牵起企业资源、培训力量,统筹资金使用,一手发动党员进行示范引领,建设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扶贫车间,让群众掌握技能、就近就业、增加收入。目前,临夏州共建成扶贫车间134个,带领71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小车间”鼓起了农民群众的“钱袋子”。

  联建帮扶如何帮、怎样扶?新疆和田、喀什两地区深入挖掘内地省区市和援疆单位的帮扶资源,党组织聚焦重点、瞄准难点,围绕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等难题,服务招商引资、拓展产品销路。“五一”假期,48.1吨来自新疆和田洛浦县的冷冻白条鸭,通过点对点运输,“飞”进了北京市场,解决和田带贫企业的燃眉之急。这场跨越了8000里路的“相聚”,正是两地结对帮扶工作走向深入的写照。目前,北京四系鸭繁育养殖基地落户洛浦,提升当地“造血”能力,5000个贫困家庭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党旗飘处产业兴。专家表示,在产业链中注入“党组织+”的力量,让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各层级的技术、资金和市场优势无缝对接,即便从事低端种植养殖业的小农户,经过标准化的科学管理,也能成为龙头企业的供应散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激活内生动力 增强产业“续航力”

  “都有,都有啊。”4月5日,四川凉山州金阳县李子坪村委会的平坝上,基层干部正把魔芋种子“借”给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取种子的群众在收获时按同等重量归还魔芋,若还想扩大生产规模可以申请延迟归还。依靠“借芋还芋”,金阳县帮助贫困群众扩大魔芋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

  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变化悄然发生,许多贫困户看到别人种魔芋致富,便主动提出种魔芋。曾经让村党组织烦恼的问题迎刃而解:大家干劲很足,不用费很多口舌做思想工作了。

  “只有激发内生动力,帮助群众摆脱思想观念和知识技能上的贫困,才能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动力,才能从根子上解决凉山之贫。”喜德县阿吼村第一书记王小兵深有感触地说。

  如何激发内生动力?专家表示,扶贫产业拥有持久“续航力”,一方面要对贫困群众加大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既富“口袋”,也富“脑袋”;一方面要引导人才回流,优化造血机能,利用“互联网+”,拓宽产业、旅游等发展。在这项内培外引的工作中,党组织要充当桥梁纽带。

  新疆对剩余10个未摘帽县、559个未退出村、16万多未脱贫人口进行全面督战,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以兴办村级小产业拓展用工岗位,以培训村民技能、服务就业创业激活脱贫内生动力。墨玉县委书记张冠军坦言:“组织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开展送技上门活动,促使贫困群众转变观念,主动选择就业、创业,这是激发内生动力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记者从云南省委组织部了解到,云南省正大力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由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和村党组织具体负责,重点摸排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和务工人员等本地优秀人才情况,确定一批农村优秀人才作为回引对象,对这些人才领办创办农业经营实体、特色产业项目给予支持。人才的引入,较短时间内给贫困地区注入了活力,产业发展亮点频现。

  疫后春暖,八桂大地,云端“嘹歌”唱出新韵。一场特色农产品的网络直播活动火热上线,一天就为广西融水、隆林等7个贫困县带来超89万的销售额,产业脱贫路正越走越宽。

  融水县委书记杨恩维对今年脱贫信心满满:“产业就是乡亲们的‘钱袋子’。凭借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乐意来融水创业,脱贫致富更有奔头。我相信,融水一定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

  延伸阅读

  啃下硬骨头,党建扶贫这样干①:精锐集结,向“最后堡垒”冲刺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5日 11:3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