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既做“战士”,又当管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医师陈振光

患者赠送陈振光(左)手绘的爱心温情卡

患者赠送陈振光(左)手绘的爱心温情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疫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至武汉各家医院和酒店。援鄂的这段日子里,一批批满怀激情、斗志昂扬的年轻同志纷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刻体会并践行着“在困难面前,党员始终冲锋在前、勇于担当,既做战士、又当管家”。这次援鄂充分展现中山医人“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情怀,彰显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你们不出院,我们不撤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一科主任、外科十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吴健锋

吴健锋(一排右四)援鄂出征

吴健锋(一排右四)援鄂出征

  疫情发生后,我第一时间申请到抗疫前线去。除夕夜,我与大家一起作为广东省援助湖北武汉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履行我们的战“疫”使命。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们在前线努力兑现了对患者许下的诺言——“请放心,你们不出院,我们不撤离!”

  患者的期待是最大的动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建强

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化身“小黄人”的黄建强

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化身“小黄人”的黄建强

  每当步入患者乌大叔的病房,他总是对我说,“我又算准了你来查房的时间,一直等着你呢。其他医生来查房我也开心,不过你来我更开心、更放心,我是靠你一直的照顾才闯过鬼门关的”,已经转到普通病房的乌大叔边吸着氧气边说。

  作为抗击“非典”的老将,这次再“战”新冠肺炎,除了初来时对陌生环境有些许忐忑之外,我的心里并没有太多的波澜。查房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日常工作,查房看病人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听了乌大叔的话,看着他脸上舒心的笑容,我深深体会到医生的日常查房对患者是多么的重要,即使日常查房,患者也能体会到医者的真诚和努力。

  团结一心,永跟党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党支部宣传委员、副主任医师刘王凯

刘王凯

刘王凯

  这次的援鄂行动对我来说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它让我对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我看到,无论是公务员、医护人员,还是志愿者、患者,无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不管我遇到多大的困难或艰难的境遇,援鄂经历都会成为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源泉!

  收获成长与温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诊外科主任医师张亚东

张亚东(左)为患者做穿刺置管

张亚东(左)为患者做穿刺置管

  在这里,我们24小时不关机,把病区群置顶,随时关注患者病情。有一位患者经历了重症肺炎、休克等极其危重的病情,他的女儿和妻子始终不离不弃,多次在电话中对我说:“张医生不远千里来帮我们,我们信任您,无论什么结果我们都接受,感恩!”在如此高的信任下,医生们全力救治,这位患者最终康复出院。

  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有位护士曾对我说,“张医生有你在,我就不怕了”。而每当我脱下厚重的防护服、累得精疲力竭的时候,儿子的一句“爸爸,打完武汉怪兽,赶快回来陪我打怪兽”让我充满期待……这些都是我前行的力量,给了我足够的勇气在这样的特殊岗位上冲锋在前、救死扶伤。

  武汉,我来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护士长、副主任护理师郑莹

在隔离病房内“高级生命支持单元”工作的郑莹

在隔离病房内“高级生命支持单元”工作的郑莹

  2月6日晚21时,医院微信群里出现了一个信息:“需要100名护士驰援武汉”。我是共产党员,也是心胸ICU的护士。尽管今年我五十岁了,但国家有难,人民有难,匹夫有责!只要让我到抗疫最前线,不管是护理病人,还是管理团队,我想我都能行。

  60天的日夜奋战,辛劳与温暖共存,守护与感动同在。我为生在中国而自豪,为身为白衣战士而骄傲。而我也愿将我的自豪与骄傲传递给正在攻读医学研究生的女儿,勉励她认真学习,为践行医者使命和家国情怀而努力奋斗!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奋力书写抗疫答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显微医学部科护士长、主任护理师黄天雯

黄天雯(左)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黄天雯(左)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月7日出征。作为护士长,我没有丝毫畏惧、退缩的理由。为病人精准施护也是我对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当护理全国最高龄之一的奶奶成功出院时,我的心里倍感温暖。

  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更为自己是医院援鄂队员感到自豪与骄傲!我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激励即将高考的儿子,希望他好好学习,努力成为医学事业的接班人。

  身负青囊,剑指远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护士长、主任护理师李智英

李智英(左)与即将出院的患者

李智英(左)与即将出院的患者

  尚未卸下行囊,便已披挂上阵。“当我知道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疗队时,我觉得我有救了”“你就像我的女儿”……患者质朴的话语给予了我们坚定的信念。当看见第一例患者出院时劫后余生的激动,我不禁泪目。“赋予生的希望”,作为医者,夫复何求?

  作为抗疫病区护长,开区之前,我第一个走进隔离病房“侦察”。60天的日夜坚守,我们实现“零感染、零意外、零缺陷”,为人民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致敬逆行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一科副区护士、主管护理师卫政登

卫政登为气管插管患者行密闭式吸痰技术

卫政登为气管插管患者行密闭式吸痰技术

  庚子年正月十四,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接到紧急通知,多少父亲母亲、多少妻子丈夫、多少儿子女儿,连夜奔赴抗疫前线。

  正月十五开区,不到24个小时,即收治50多名重症患者,整个病区满满当当。情况超出大家预想,环境完全陌生,新的仪器还没有拆箱,流程还需要仔细研究,护理系统更是完全不同。但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穿着防护服冲了进去,就算垫着纸尿裤,也要咬牙坚持,因为没有什么比救人更重要。

  慢慢地,流程基本理顺,工作走上正轨,每周二医护联合大查房、每周五疑难病例讨论,让护理质量更上一层楼,也让病人们更加安心治疗。

  传承医训,践行使命——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助理、主管护理师刘强强

刘强强为患者行B超引导下PICC穿刺术

刘强强为患者行B超引导下PICC穿刺术

  元宵节前夜,我接令出发驰援武汉协和西院。这次援鄂,我的任务是作为护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及急诊科总带教,协助护士长快速完成资源整合,制定各医疗队独立上岗评价表和隔离病房的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应用新技术“B超引导下PICC置管”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

  能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回报祖国和人民,我为此感到无比自豪!“此战必将胜,魑魅无处逃。他日归粤不卸甲,此生为医侠之道”,这是我在抗疫期间写下的《侠客行》以寄托心志。我始终坚信,传承着“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医训的我们,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此战必胜!

  一个个生命,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一张张笑脸,是对医护工作者最大的回馈!

  奋战了60个昼夜,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仁术,以及作为中大人的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5日 16:53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