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江西德兴:以党建活力激发脱贫动力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和风微醺的5月,走进“十三五”省级贫困村——江西德兴市龙头山乡东坞村,但见道路两旁绿树掩映,环境整洁卫生;村文化广场上,村民们三三两两或锻炼身体,或带着孩子尽情嬉戏;广袤田野上,随处可见农民们劳作的身影。

  贫困村脱贫摘帽、华丽变身,得益于该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以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脱贫攻坚不断注入动力和活力。截至2019年底,德兴市已成功脱贫2460户7142人,6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全部顺利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下降到现在的0.36%。

  “三化建设”筑牢脱贫攻坚压舱石

  “以前,我们最愁开展支部学习,因为那时党员活动室只有30多平方米,还缺桌少凳、下雨漏水,70余名党员每次来,有一半是站着挤着的。现在好了,我们有了新的党员活动室,里面桌椅齐全、宽敞明亮,再也不发愁了。”日前,在近百平方米装饰一新的党员活动室里,德兴市泗洲镇中洲村党支部书记汪华发高兴地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有效破解基层党组织缺场地、管理难等问题,德兴市坚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狠抓支部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按照新建活动场所20万元/个、改建5万元/个的标准建设,仅2019年便投入190万元,用于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目前,该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规范化实现全覆盖,有力解决了村级阵地“无旧小”问题,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强化。

  与此同时,该市创新研发“德·红云”智慧党建信息化平台,建立健全集管理、教育、宣传、服务、督查、考核、激励为一体的党建工作新体系;积极开展“红旗示范点”创建活动,大力整顿了9个软弱涣散党组织,以点带面,促进规范化建设,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集智聚力锻造脱贫攻坚“主力军”

  在德兴市香屯街道汪家村,今年51岁的党员汪福宝正在自家40亩茶园里头忙碌着。

  “多亏了汪书记,他带着我种茶叶、学管理、跑市场,我每年入股合作社分红1万多元,利用技术帮助管理集体茶园获得工资5万多元,现在又种了一片40亩的茶园,采摘收入近20万元,还带动了村里5名贫困户一起增收致富。”汪福宝兴奋地算起了一年的“收入账”。在汪家村,像汪福宝这样的党员致富能手有30余名。

  该市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建立致富能人、大学生、退役军人、退休干部等四类人员信息库,着力把一批懂经营、善管理、思路宽的能人选为村干部。同时,加强培训培养,2019年,德兴市轮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期130人,并组织优秀学员到浙江等地学习深造,提升履职带富能力。目前,全市82名村书记中,35%以上是有产业项目的致富“领头雁”。

  该市通过建立产业示范基地,着力为脱贫攻坚锻造一支强力“先锋队”。2019年,该市共把100余名党员培养成了致富能手,把8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党员,把20余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了村组干部,带动引导了20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

  “党建+”激发脱贫攻坚新活力

  “从紫米的种植到产出,再到酿成紫米酒,可以吸纳30户贫困户就业,去年销售盈利22万元,贫困户分红2.1万元、工资收入5万元,土地流转农民受益1.2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3.7万元。”德兴市昄大乡泸口村党支部书记占文说,“通过实施‘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我们村于2018年11月顺利摘下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为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德兴在整合党建扶贫资源上做足文章,精心打造“党建+电商”“党建+合作社”“党建+集体经济”等模式,积极鼓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贫困户聚在合作社内,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采取订单生产、保底收购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式,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德兴市共发展特色种养殖、乡村旅游、光伏等产业扶贫合作社75个,吸纳贫困户2453户。

  与此同时,该市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将全市71个年收入不足5万元的村集体闲置资产入股集体经济示范园,通过建设1个集体经济产业园,探索创新“合作共赢”“资源开发”“资本运营”等6种发展模式,顺利消灭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了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的“双赢”,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集体经济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2日 17:48 来源:上饶日报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