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支荣鑫:青春筑梦,不负韶华

安徽省来安县委组织部 戴雅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龙山村是安徽省来安县施官镇唯一一个贫困村,全村面积约20平方公里,辖28个村民小组,全村1241户5160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3户206人,其中老弱病残103户187人,占比达90%以上。2018年支荣鑫来到龙山村担任第一书记。

走访调研,做农村工作的“有心人”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是五千年未有之大事业。能踏上这条路,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上有乡村振兴战略和各项扶贫政策,下有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大家踏实肯干,一定能带着老百姓一起脱贫致富。”2018年,支荣鑫满怀希望和决心,来到来安县施官镇龙山村担任第一书记。

  “不来便罢,来了定不能当个‘花架子’。”抱着这样的信念,她像是不停转的“永动机”,早出晚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长期奔波在扶贫的路上。她用双脚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不到一个月,就摸清了龙山村的整体情况。

  日日登门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村干部拉家常、谋发展。春去秋来,芒履布衣的支荣鑫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支书记,有件事找你……”成了她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深山无路去,出门衣带泥”一直是龙山村的老大难问题,为此支荣鑫多方奔走,争取到了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项目,用一年多的时间,在龙山村新建太阳能路灯178盏,铺设水泥路10公里。

  在征得上级部门同意后,她组织村内干部群众拖运山上路边散落的粉石块,碾碎后给老百姓铺设入户路,解决了近10公里的泥泞路问题,让群众出行不再“拖泥带水”。

  “和我想象的艰难不同,这里的每个人都充满了热情和干劲,我相信落后只是一时的,大家缺少的是方向和机会,我来到这就是要替大家去争取,去谋划,带着大家进小康。”支荣鑫上任半年后,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掷地有声的向全体村民如是承诺。

  修路盖房、新建龙山村农贸市场,修缮文化休闲公园、标准化幼儿园、停车场、候车亭一个个便民设施,让群众的呼声和期盼真正有了回应和着落,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汗水和泪水的积淀,光明和未来的希望。支荣鑫知道,她脚下的路正是她苦苦寻找的光明大道。

谋划项目,做产业振兴的“带头人”

  “无名山河流、无优势资源、无特色产业”,一个“三无”贫困村如何脱贫振兴成了支荣鑫萦绕心头的第一大事。“精准扶贫的关键是产业发展,没有产业的发展,脱贫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为此,她带领着村两委积极寻找着适合龙山村的产业项目,田地里、山林里、河流里,但凡可以踏足的地方无一遗漏。终于,她找到了方向。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经过广泛调研,她和村两委决定抓住“农头”的基础优势,基于龙山村长期种植水稻、小麦、菜籽等作物规模大、产量足的条件,扶持米厂和油厂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订单合作,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有机种植。

  2019年8月,龙山村食用油加工项目完工,9月与绿农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2019年年底,焕然一新的芝麻油品牌“龙锦坊”正式上市。在此基础上,她带领村两委探索了“构建利益共同体”资产收益扶贫的做法,积极打造“贫困户+大户+企业+村集体”的利益共同体,实行“租金保底+务工收入+股份分红”等方式的收益分配机制,实现了贫困户有收益、企业有规模、贫困村有产业。

  2020年,在施官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龙山村联合周边的7个非贫困村,一起申报了总投入约650万元的粮食加工项目,初步估计平均每村至少能够增加收益5万元。“找准了项目好好干,我们龙山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支荣鑫信心满满地说。

激发动力,做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两年的扶贫工作中,支荣鑫制定了一套环环相扣的“扶志规划”。在工作初期,她每季度召开一次全村贫困户会议,对上级政策、脱贫典型、特色产业等进行宣传,鼓励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她领着村两委干部紧抓时代潮流,借力打力。从市农委邀请农业专家进村授课,每个季度举办一期农业知识讲堂进基层活动,开拓贫困户视野,提高他们产业发展能力;从市人社局、财政局协调5万元资金,在村部新增人力资源LED电子显示屏,定期发布招工信息,为贫困户打通就业信息渠道。

  同时利用企业的“反作用力”,大力支持当地龙山村龙粮米业、龙翔服装厂、绿农食用油有限公司,带动周边群众就业。

排忧解难,做服务群众的“热心人”

  万庄组的贫困户谢佳加肢体二级残疾,其妻王丹丹因带孩子不便外出,长期待业。支荣鑫在了解情况后,与村服装厂联系,为她提供缝纫设备,让她在家工作,按件计酬,让家庭有了一份更加稳定的保障。

  贫困户张明的丈夫因病去世后,她长期在外租房打工,实现了稳定脱贫。同时也正是因为长期在外,村里的房屋年久失修。2019年,张明被查出身患肺癌,抱着落叶归根的想法回到家乡,但原本的房屋已经不能居住。支荣鑫和村里商量,对村里一些闲置的厂区宿舍,由村集体出资进行简单翻新,建设一排“公共房屋”,免费提供给像张明这样,既没有条件进行危房改造,也确实有住房需求的贫困户居住。

  带着山区儿童奔向晨曦,陪伴孤寡老人共赏晚霞。两年的驻村生活,让支荣鑫真正地深入基层、触碰到农村脉络,也让她更深切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4日 12:4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宿党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