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鬼谷子

微信扫一扫 ×

  这一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鬼谷子》这部书,和《老子》《孟子》一样,鬼谷子也是历史上的一位人物,这部书主要体现了鬼谷子的思想。

  历史上对鬼谷子的身世众说纷纭,其原因应该是史料的缺乏,而此人对后世又有较大影响的缘故。但可以肯定的是,鬼谷子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据现代学者研究和考证,认为鬼谷子是生活在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的一位著名人物。他学识完备、出类拔萃,是我国古代纵横家之祖,也是游说理论的奠基者和传播者。

  鬼谷子一生的思想集中在《鬼谷子》一书中。一般认为《鬼谷子》是鬼谷子及其弟子集体编撰而成,其主体应为鬼谷子亲著。今日通行本《鬼谷子》分上、中、下三卷,共17篇。这是西晋时期,皇甫谧给此书作注时就已经定下的。其中上卷四篇,中卷十篇,下卷三篇。下卷三篇的内容已杂有佛、道思想,由言谈之术转向内在修养,与前两卷不相连贯,文笔、语气也判若两人,被认为是其弟子或后人所增益。

  今天看来,鬼谷子的思想是以实用主义为基调的,它吸取了先秦各种能为其所用的思想,为的是能够得到国君的赏识并推行自己的主张。由于这种思想过分地追求结果和强调人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所以《鬼谷子》中有些地方就有讲阴谋和权术,以及与仁义、忠信相悖的言论,这是在战国时代“无义战”的特殊背景下产生出来的,我们不应苛责,但在当今社会,这类言论和观点是应该被批判和摒弃的。当然,这并不是要否定《鬼谷子》一书的价值,作为纵横学派的代表作,《鬼谷子》中有不少思想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有着启发,有些思想甚至是先秦各家著作中独有的,这就需要我们秉持批判地继承的态度对这本书加以利用。

  首先,《鬼谷子》受到了道家哲学的影响,蕴含着辩证法的思想。它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关系。仅《捭阖》一篇提到对立概念的句子就有“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等等。它更指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这是《鬼谷子》一书立论的基础。可以看到,辩证思想贯穿于整部书中,这实际是告诉人们要用全面、联系、矛盾的观点去看问题。

  其次,《鬼谷子》分析人的心理,研究人的感觉、知觉、情感、意志、思维等同行为的关系问题,提出一些观察、试探人的心理的方法,指出人们在交际时从心理学的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书中说道:“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这或许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出“心理”这个概念。书中还提出“探心”“摄心”等概念,作为探测、掌握心理的手段。并提出从形神观和心物观入手,来推断人的意志,使自己在各种情况下都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说,《鬼谷子》一书体现出了作者对人心理活动的深入思考和在心理学方面的系统探索。因此,有学者认为《鬼谷子》是我国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第三,《鬼谷子》中还强调要对客观实际有全面、准确的把握,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即我们常说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如:“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击、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象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以之转化。”

  最后,《鬼谷子》中对领导者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能够树立道德,二是要有广博的知识,三是能审己以度人。在树立道德方面,《符言》篇说:“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德术正静,其莫之极。”领导者只有具备深厚的道德修养,才能以德服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敬佩。在拥有广博的知识方面,《飞箝》篇中说:“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领导者有德,还要有才,而才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知识的丰富。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服众,才能使有能力之人甘愿为自己效力。在审己以度人方面,《鬼谷子》强调领导者必须先能审察自己,而后才能揣度别人,这就是知己知彼的功夫。《反应》篇中说:“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除了需要具备这三种能力,领导者还要做到明其人、得其性、御其心,如此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所谓“明其人”是指要了解属下的才能、爱好、专长、学养等,“得其性”是指了解属下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对工作的看法,“御其心”是指领导与属下要坦诚相待。这些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5日 19:13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