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子思子

微信扫一扫 ×

  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子思子》。

  子思就是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孔伋,他字子思,在年辈上属于孔子的再传弟子。

  孔鲤死在孔子之前,一生在政治和学术上没有什么建树,我们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过庭训”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的教子方法。但孔鲤的儿子子思则是战国前期儒家重要思想家,也是孔子后人中的大思想家。

  子思是战国前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子思的作品有不同的取舍。战国时期,学术界重视的是子思论述五行的作品,学者们将子思与孟子合称思孟。一般来说,“五行”是思孟学派的核心思想。不过这个“五行”可不是阴阳五行学派所说的金、木、水、火、土,庞朴先生说,这里的“行”应该读为“横”,“五行”指的是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卷后有一种古佚书,篇中论述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后面附有世子所作的传,整理者因此将这篇古佚书定名为《五行》。二十世纪末,《五行》又见于郭店竹简,与帛书《五行》相比,它有经无传。《五行》强调道德的内在性和道德的形而上之性,与子思一贯倡导的内德修养是一致的。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子思的著作有二十三篇,曾经被编辑成《子思子》一书。然而,《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子思子》已经亡佚,因此我们无法看到子思文章的全貌。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子思子全书》,是宋人汪晫所编。分为内外两篇,内篇包括、天命、鸢鱼、诚明三篇文章;外篇包括无忧、胡母豹、丧服、鲁缪公、任贤、过齐等篇。

  《子思子》的一些内容,在今天开来颇有借鉴意义。

  比如,子思说:“天之所赋予人的禀性叫做性,循性而行叫做道,修明此道叫做教。道,是不可片刻离开的,可以离开的,就不是道了。因此,君子警戒谨慎于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恐惧于别人听不到的地方。没有比在幽暗之处更能体现人的品质了,没有比在细微的小事上更能显示人的德行了,所以君子要谨慎地对待独处。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尚未外发的时候叫做中,外发出来都符合礼节的叫做和。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的通达之道。做到中和,天地就能各得其位,万物就能健康生长。”

  我们现在常常讲的“慎独”,就出自这里。“杨震四知”,就是君子“慎独”的典型。

  又如,子思说:“学习是用来增长才能的,磨刀是用来使刀刃锋利的。我曾经避人独处而深思,收获还不如学习来得快。我曾经踮起脚眺望,不如登到高处看得更广。因此,顺风呼喊,声音不加大而更多的人可以听见。登上山丘振臂招唤,手臂不加长而更远处的人可以看见招唤。鸟儿乘风飞翔,草木乘时而生长。因此,人有先天的聪慧本性,再加上后天的学习,就不会有困惑了。”

  这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思继承和发展了他祖父的学说。

  《子思子》又记录了一个对话,说的是鲁缪公拜访子思,说:“寡人没有德行,继承先君大业已有三年了,不知道怎样才能获得政治美名。而且,我想掩盖先君的恶行,褒扬先君的善行,让谈论的人有所称述。我该如何做?愿先生教我。”子思回答说:“根据我的所知所闻,舜和禹对于父亲,不是不想替他们扬善掩恶,而是认为父子私情是细小的事情,比不上天下公义之重大,因此才不敢将父子私情置于天下公义之上。您要求我告诉您如何做虚假不实的事,这又不是我所应该说的。”鲁缪公又说:“那您帮我想一想利民的方法。”子思说:“您的愿望之中,如果有施惠百姓之心,那么就不如在一切政务中摒弃非法之事。将那些没有人居住的空房子拿出来赐给穷人,削减那些宠幸之人的俸禄来赈济贫穷的人,不要让百姓有悲怨之情,这样,后世对您的德政会有所传述的。或许这样做是可行的吧!”鲁缪公说:“确实应该这样做。”

  这段对话,强调了两点,一个是“天下公义”应该大于个人的私情;另一个是国以民为本,执政者只有怀揣一颗爱民之心,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6日 01:14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