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汉书

微信扫一扫 ×

  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前四史”中的第二部,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就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记载了西汉包括王莽新朝的历史。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家学渊源深厚,他的父亲班彪,是著名的儒学大师。班彪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对汉武帝太初以后的汉代史事,缺而不录,于是他采前朝遗事,写《史记后传》六十五篇。今天《汉书》中的《元帝纪》《成帝纪》《韦贤传》等都明确认定是出于他的手笔。

  班固九岁时,就在其父的点拨下,“属文诵诗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博览群书,熟习百家之言。

  班彪去世后,班固回家乡守丧。这年他刚刚23岁,即着手写作《汉书》。

  班固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凡武帝以前的汉史,以《史记》为蓝本,凡武帝太初以后的史事,以其父《史记后传》为基础,博采旧闻,整齐故事,上起汉高祖兴兵反秦,下迄王莽新朝覆亡,断代为史,草成《汉书》。

  然而,班固死时,《汉书》并未完全编成。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完稿。和帝就命班固的妹妹班昭续作八表,又命马续协助班昭补作《天文志》。这样《汉书》,历经班彪、班固、班昭、马续四人之手,历时近四十年,才最终完成。

  《汉书》共一百篇,后人将其中部分篇幅较长的纪、传、表、志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形成今本一百二十卷的样子。全书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和七十列传四部分组成。

  《汉书》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与《史记》的通史不同,《汉书》断西汉一代为史,对一个完整的时代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既体现了史学应有的价值与作用,更适应了历代封建统治者“以史为鉴”的政治需要。

  其次,班固在体例上虽基本因袭了《史记》,但也有所创新。“本纪”,采用编年的形式,记录皇帝与国家的大事。西汉一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封国,所以班固弃用“世家”,并入“列传”之中,以适应汉代中央集权的政体。又改“书”为“志”,名称虽改,但实质未变,内容却有很大的扩充,如《刑法志》《地理志》《艺文志》《五行志》是首次创立,为我们了解汉代的法律及法制沿革,行政区划的沿革与变迁,户口的增减,各地的物产、资源、经济、社会风貌等,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充分体现出作者博学贯通的特点。《汉书》的八表,内容也有较大突破。《古今人表》不涉及汉代,主要总结了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有明显的讽喻特征。而《百官公卿表》也是第一次将继承秦制的汉代官制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来,成为后人研究汉代官制不可或缺的基本史料。在列传的编次上,班固以时代先后为序,先专传,后类传,再边疆传。

  第三,班固在吸取《史记》成果的基础上,纠偏补缺,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补《惠帝纪》,补叙了当时一批有影响的制度和法令。又增加《王陵传》《吴芮传》《蒯通传》等,还将张骞的事迹从《史记》的《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抽出,加以扩充,设立专传,使今人更加清楚地了解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外,班固十分重视诏令和奏疏的价值,如贾谊的《治安策》,晁错的《言兵事疏》等,分入各自的传中。此外,昭、宣、元、成、哀、平六帝纪,全详载了他们发布的诏令。所以就史料的原始性、完整性、系统性而言,较《史记》为佳。当然,他删去了《仓公传》,不能不说是一大失误。此举开轻视科技人物的恶劣先例,甚不足取。

  另外,《汉书》承继了《史记》重视边疆,重视周边国家的开放眼光,设立了《匈奴传》《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西域传》。

  除参据其父的《史记后传》外,班固还利用了刘向、刘歆等人的成果。如《高祖纪》径用刘向的《高祖颂》,《艺文志》则取材于刘歆的《七略》,《张汤传赞》引用了冯商的案语。

  需要指出的是,班固恪守封建礼教的规范,又崇尚天命,他不能像司马迁那样秉正直言,而多有避讳。这一点,是我们在阅读《汉书》时必须留意的。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6日 07:13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