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齐民要术

微信扫一扫 ×
aec9c9c027864224bf3aa1dab1920005

  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学名著,它就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在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中,蕴含着丰富的先进生产技术知识。历代有识之士将这些知识记录下来,在两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形成了近四百种专门的农书,而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其中最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

  《齐民要术》共十卷,九十二篇,十一万五千余字。记载了当时已掌握的关于谷物、蔬菜、果树、林木、特种作物的耕作、选育、栽培、保护的方法,以及畜牧、渔业、酿造以至烹调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对广义的农业,即农、林、牧、副、渔各部门,已概括无遗。从这个意义上说,可称它为“农家知识大全”。

  作为一部农学名著,《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许多农业科学成就,包括华北旱作农业以保墒防旱为中心的精细技术措施,种子处理和选种育种,播种技术、轮作和间混套种,动植物的保护和饲养,对生物的鉴别和对遗传变异的认识,对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的广泛利用等多个方面。

  除此之外,书中还包含着很多进步思想,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齐民要术》中体现着“农本”思想。“齐民要术”这个书 名本身就是“农本”思想的体现,“齐民”就是平民百姓,“要术”就是谋生的主要方法,贾思勰写这部书就是为平民百姓规划和提供谋生的技能,从而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让他们能够丰衣足食。《齐民要术·自序》开篇就指出:粮食生产是治国安民的第一件大事,要使民众安定守法,首先要使他们生活富裕起来,而提高生产技能则是富民的重要手段。他还列举了很多历史人物教导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事迹,作为治国必须以农为本的实例。

  其次,《齐民要术》中体现着革新进取的思想。书的《自序》中说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始为牛耕”,使耕作技术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西汉耿寿昌建议设置“常平仓”,起到调节和平抑粮价的作用,贾思勰认为这些都是对百姓有利的革新方法。他还指出,圣贤即使功绩再大,也不是万能的,如果只停留在圣贤时代,而不思进取,社会就没有进步和发展。

  第三,《齐民要术》中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思维。比如在耕作方面,书中说秋耕要深,春夏要浅,初耕要深,再耕要浅。这都是中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和科学经验,就是要因时、因地、因物制宜,依据不同情况来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第四,《齐民要术》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农业生产不能违背客观条件,必须要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否则便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书中说大禹治水不能使水向高处流,后稷种庄稼不能使谷子在冬季生长,不是他们没有本事,是其“势”不可能,这里的“势”就是指自然规律。贾思勰还总结说“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道”就是自然规律,如果做事随随便便,不按规律,则会白费力气,而一无所获。

  第五,《齐民要术》强调实践和积极劳动的重要性。贾思勰在《自序》中引用了一句谚语:“智如禹汤,不如尝更。”意思是即使有大禹商汤那样的智慧,终不如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高明。接着,他举例说:孔子的学生樊迟请教孔子怎样种庄稼,孔子答道:“吾不如老农。”夏禹、商汤、孔子都是后世尊崇的圣贤,贾思勰提到这三个人,是要说明圣贤也没有“超人”的知识,他们脱离某些方面的实践,这方面的知识他们也是不了解的,因此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道理正在于此。另外,贾思勰还说“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是在强调人们要积极劳动。

  最后,《齐民要术》还强调节俭。勤劳后有了收获,但不能忘记节俭,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果实。这也是“勤”“俭”二字常常合用的原因。贾思勰在书中指出,粮食生产是艰难的,生活资料的获得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不知道爱惜,任情放纵,为所欲为,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中国历史上因为奢靡亡国的不在少数,历史的教训应该为我们所重视。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7日 02:12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