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搜神记

微信扫一扫 ×

  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

  《搜神记》,顾名思义,是一部搜罗和记载各种神仙鬼怪故事的书籍。作者干宝,字令升,河南新蔡人。干宝年少时即博览群书,尤其对阴阳术数、易卜占筮等典籍感兴趣。

  《搜神记》,又名《搜神录》《搜神异记》《搜神传记》,原本有三十卷,大概在宋元时期已佚而不存。今存二十卷本的《搜神记》,一般认为是明代学者胡应麟从《法苑珠林》《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中辑录出来的。辑录者在抄撮群书时难免有讹误,有些条目或文句明显不属于原书的文字。不过,整体而言,绝大部分还是与干宝原书相符合的。

  今本《搜神记》少了十卷,体例也有所改变,不过,其内容依旧非常丰富。从所涉内容来看,其中既有神仙方士的神通,又有地方神祇的灵验;既有阴阳五行错乱所致的妖怪,又有符命谶纬所显示的天命;既有匪夷所思的灾异瑞应,又有自成系统的占梦解梦;既有德艺精诚的神奇境界,又有五气变化所致的反常人物;既有颇具灵性的奇物异产,又有闻所未闻的亦人亦怪;既有跨越生死、沟通人鬼的传闻,又有机智沉稳、降妖除怪的异事;更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故事。这些千奇百怪的与“神”有关的异说,涵盖了各种与世俗生活有别的“古今怪异非常之事”,因此,本书被后人推为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作为志怪的集大成之作,《搜神记》除了内容丰富、体例清晰之外,其叙事与文辞也颇受后人称许,被看作“直而能婉”,是兼具直笔实录与曲折幽雅的典范。比如,在叙事方面,增强了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使志怪的篇幅与容量有所增加,卷一的“杜兰香与张传”“弦超与神女”诸条,都是情节完整、韵散结合、言辞清峻的优美故事。

  需要说明的是,《搜神记》这本书体现的因果报应、神怪迷信等思想,都是我们应该批判的;但这部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搜神记》不仅是志怪小说的典范,更是唐宋传奇、宋元话本、明清戏曲与小说取材的渊薮,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例如本书卷十一东海孝妇遭枉杀而其血倒流、大旱三年的故事,就是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蓝本;扬州刺史严遵因“道旁女子哭声不哀”而智断铁椎疑案的故事在后世被不断演绎;干将、莫邪铸剑被杀,其子复仇的故事,最后变成鲁迅笔下的《铸剑》。我们熟知的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也出自其中。

  清代的蒲松龄更把《搜神记》作为自己学习的素材,他曾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一些蒙学教材也收入了不少书中的故事,作为孩子的启蒙,比如王乔飞舄(xì),舄就是鞋子。这个故事说的是:汉明帝时,尚书郎河东人王乔任邺县令。王乔有神术,每月初一,他从县里来到朝廷。皇帝奇怪他来得频繁却不见随行车马,秘密命令太史去守候观望。太史报告说,他来的时候,有一对野鸭从东南方飞来。于是皇帝派人埋伏等候,看见野鸭,就举起罗去捕捉,捕到的却只是一双鞋。让人来辨认,原来是永平四年皇帝赐给尚书官属的鞋子。又如贾谊作《鵩鸟赋》的故事,说的是贾谊任长沙王太傅,四月庚子那一天,有只鵩鸟即猫头鹰飞进了他的屋子,停在座位的角落上,很久才飞走。贾谊打开符书占卜,说:“野鸟飞进屋,主人将要死去。”贾谊对此很忌讳,于是作了《鵩鸟赋》,以此表达舍弃生命坚定志向的心愿。

  书中还有关于孝的故事,比如王祥卧冰求鲤,说的是琅邪人王祥,生性非常孝顺。他早年死了母亲,继母朱氏不慈爱,多次说他的坏话,因此他又失去了父爱,每次都叫他去打扫牛棚。但父母生病,王祥日夜服侍,顾不上睡觉。继母想吃活鱼,当时天气寒冷,河水冻冰。王祥脱下衣服准备破冰去捉鱼,冰忽然自动破开,跳出两条鲤鱼,王祥拿着它们回家了。继母又想吃烤熟的黄雀肉,又有几十只黄雀飞进他的帐子,他又拿去供奉母亲。同乡人都十分惊叹,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上天的结果。

  当然,各种以“搜神”命名的续作、仿作更是层出不穷,如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唐人勾道兴的《搜神记》、焦璐的《搜神录》等。“搜神”的故事,就这样由干宝而起,至今仍在流传。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7日 01:54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